文档介绍:电影《罗拉快跑》影评
1011网络 1004041129 刘长锐
“人类也许是这个星球最神秘的动物,一个充满疑团的奥秘。我们是谁?从哪里来?往哪里去?怎能确定自以为是知道的是什么东西?为何会相信事物?数不尽的没有答案的疑问,即使有答案也会衍生出另一个疑问,下一个答案又衍生出下一个问题。但最终是否与原来是同一问题,同一答案?球是圆的,游戏只有90分钟。其他一切均属理论。”这就是电影《罗拉快跑》的序幕。
故事讲述的是:德国柏林,黑社会马仔曼尼打电话给自己的女友罗拉,曼尼告诉罗拉:自己丢了10万马克,20分钟后,如果不归还10万马克,他将被黑社会老大处死。罗拉约定曼尼12点在一家超市前见面,她一定会帮他解脱困境。为了得到10万马克和营救曼尼,罗拉在20分钟之内拼命地奔跑。接下来导演用了很长的时间来刻画罗拉的奔跑画面,表现了罗拉奔跑的三个过程和三种结果:第一次奔跑罗拉没借到钱,罗拉和曼尼抢超市,最后以一枚子弹射进罗拉的胸膛结束,这不是罗拉想要的,于是游戏重新开始;第二次奔跑罗拉在银行抢到钱,但曼尼遭遇车祸,这也不是罗拉理想中的结局,于是游戏再次重新开始;第三次奔跑以一枚筹码让罗拉赢得了足够的钱,曼尼也找回了丢失的钱......还用继续吗,这就是理想中的完美结局。
《罗拉快跑》之所以长时间成为电影爱好者们讨论的话题,是因为它一改往日的叙事结构,采用“板块式”电影语言。影片运用了看似相同的三个部分组成,打破了时间的线性发展的固定模式,好似一种电玩游戏来重复的讲述一个故事,由于每次的选择不同所以导致的结果也完全不同,最终以一个完美的结局结束。
事实上三大块本身的叙事各自独立,没有叙事上的关联。使三大块连接为一体的,不是叙事,而是整个影片的立意和作品的主题。影片一方面表现了世界的荒谬感和影片的主题,另一方面体现了作品的主观性和非纪实风格。制作者在影片中不是再现生活中的具体的人和事,而是表现看不见摸不着的人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