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推进“五个结合”整体构建道德法制
序列教育体系
———祁县教育局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工作侧记
“为了明天-----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程”是由中央综治委工作领导小组和中央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办公室联合制定,教育部等20个部门共同实施的一项重要活动。该活动确定了深化“青少年违法犯罪预防计划”、实施中小学校“校园净化工程、组织实施少儿文化建设工程、开展中小学校兼职法制副校长工作等10项重点工程。几年来我们根据《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小学生守则、规范》以及上级综治部门的具体要求,依据马克思主义系统论的原理和中小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以创建平安校园为主线,结合不同年级学生的特点确定教育目标,全面推进青少年思想道德和法制教育序列化,形成了由小学一年级到初中三年级依次递进、纵横交错、螺旋式上升的义务教育阶段道德法制教育体系,构建了既相对独立,又相辅相成的五种教育模式,现简要概述如下:
一、坚持与课堂教学结合,逐步推进教育主体全员化
1、模式:
课堂是实施法制教育的主阵地,教师是教育的主体,学生是受教育的主体,在实践中教师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法制教育因素,大胆改革课堂教学结构,融法制教育目标于各学科教学之中,全员参与,有效渗透。形成了“①有法制教育的目标揭示。②有指导学生自学的过程。③有学生讨论的环节。④有教师点拨的环节。⑤有当堂训练的过程。⑥有对差生体现优先的举措”的课堂教学模式。
2、做法:
教学就是指法制课教师根据目标要求,结合学生实际,在课堂传授知识,完成基本观点和原理的教学任务。以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为主。其他相关学科教师也要紧紧抓住课堂这个主阵地,根据教育渗透提示的要求,充分利用教材中明显的教育因素,挖掘教材中隐性教育因素,适当补充教材中缺乏的教育因素,寓法制教育于教学内容和各个教学环节之中,要紧紧联系学生思想实际,有计划有目的地潜移默化地进行经常性的渗透教育
.
3、效果:
克服了“课内教书,课外育人”“各科教师教书,班主任育人”的两张皮现象。实现了法制教育课教师、各学科教师和班主任全员参与有机渗透的同步教育目标。
二、坚持与实践活动结合,逐步推进教育内容层次化
模式: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强调的是教育过程离不开实践。为此,我们根据法制教育的目标,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未成年人的原则,针对不同年龄段学生身心特点,采用未成年人喜闻乐见、生动活泼的方式精心设置实践环节,主要通过班团队会等形式,发挥班团队干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形成了“①有随堂实践。②有随课实践。③有随单元实践。④有主题班团队实践。⑤有家庭实践教育活动。⑥有社会实践教育活动”的实践教育模式。
2、做法
实践是根据课本知识与课外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分别在学校、家庭和社会开展实践教育活动。具体方式包括讲授、讨论、参观、访问、征文、演讲、知识竞赛、社会调查、公益劳动等。大体分工为:一是法法课教师组织随堂实践活动和随课实践活动;二是班主任和辅导员组织随单元活动和班团队会实践活动;三是由各学科教师分头安排组织家庭实践教育活动;三是由法制副校长、辅导员组织社会实践教育活动,大型社会实践活动必须经主管部门批准由学校牵头组织,要采取就近的原则,讲究实效注重安全。
3、效果
事实证明:只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