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7
文档名称:

马原论文:社会热点的讨论.doc

格式:doc   大小:43KB   页数:7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马原论文:社会热点的讨论.doc

上传人:aibuaiwo1318 2018/5/20 文件大小:43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马原论文:社会热点的讨论.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从“土炮哥”,谈尊严与社会公平正义
一、新闻回顾
近日,网上出现了又一位“哥”:武汉东西湖农民杨友德,他承包的25亩地要被征用,可补偿没谈妥,拆迁方扬言强行解决。于是,杨友德在自家承包的田地设置了路障,还搭了个“炮楼”, 并用礼炮和手推翻斗车改装成“火炮”和“炮车”两次打退拆迁队,此举一经报道,杨瞬间成为“土炮哥”、“最牛钉子户”,被网友热捧,然这位农民并不觉得自己是所谓的“钉子户”,毕竟按照承包合同,农民杨友德的25亩地要到2029年才到期,政府要征他的地,且不说有没有征地许可证,即使有,也要先补偿后征地,没有谈妥补偿价格就强制拆迁,这还有王法没?友德之所以要建“炮楼”保卫自己的家园,其实也只是想按照政策补偿,这应该是公民的正当权利,然而,却得不到应有的尊重。
二、原因
其实,由于开发商的钱势、政府的权势,以及具体实施过程中的各种矛盾,使得原因变得非常复杂,总结有如下几方面:
政策制度不健全。包括征地拆迁管理规范不够健全、土地面积测量标准不统一、征地补偿标准低等。不论如何,健全法制已经箭在弦上,必须要用法律来规范拆迁行为,做到有法可依。要做到有法可依,必须严格征地拆迁程序,包括征地拆迁一定要征得当事人同意。即使确是为了社会的公共利益,也要大多数人同意,并明确了合适的补偿标准后方可进行。没有严格的程序限定,在政府的公权力面前,谁都会是弱者。
利益对抗。农民杨友德与拆迁队的对峙,事实上是农民保护土地与当地GDP增长的对峙。只要圈到了地,地方政府一出让,GDP就增长了,而建设又带来了一次又一次的GDP增长,这就是地方政府不顾农民利益,甚至越轨,践踏法律也要拆迁圈地的根本原因。我们要承认,地方政府是有其自身利益的,很多时候地方政府的利益是和村民利益相冲突的。特别是在当前城市拆迁中,强大的政府利益和强势的企业利益往往是一致的,而被拆迁对象如果没有司法和舆论的帮助,他们的利益往往会被扼杀。法律在种种不公面前沉默不言,暴力抗争就会成为民众维权的选择。
实力悬殊。违法和暴力拆迁的一再出现,归根到底是被征地拆迁的民众在强大的公权力面前,处于弱势的地位所致。这种弱势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信息不对称,政府或相关利益团体掌握着话语权与专业知识,例如,征地拆迁怎么补偿,补偿的标准是什么,其规则的制定权全在政府;二是权力不对称,政府往往出动公安等强力机构进行强制征地拆迁。所以在如此强势面前的个人显得那样渺小,即使他们要保护的仅仅是属于自己的个人财产,而有些人,如果不反抗,自己面临的就只有倾家荡产的结局了。
三、观点
1、尊严,社会的公平正义
此前屡屡听闻关于拆迁的暴力冲突,自焚者有之,上访者有之,坚守一方成为“钉子户”有之,而从以死相逼到主动“出击”,杨友德的出现似乎为公民与强拆队伍的对抗开辟了一条“新路”。从被动走向“主动”,这种貌似“解气”的对抗方式,其实凸显的是公民维权之艰难和当地官员的不作为,受害者都是手无寸铁的普通命民众,似乎他们天生就是弱者,能够与强盗开发商抗争的只有一命而已;又似乎地方政府睡着了,对这一切充耳不闻,只知道政绩、GDP、税收……诚然,这里面有相关制度不健全的原因,但坐视公民的利益被侵犯不管,而任凭其个人以死相抗,这样的局面,无论怎么辩解,地方政府官员和相关机构都有不容推卸的责任。而据媒体先前报道,“拆出人命的地方,官员果然个个都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