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环渤海地区现代化公路水路交通基础设施规划纲要
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
2006年12月
 
进入21世纪,我国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实现现代化的新阶段。党中央、国务院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出发,提出了“实施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促进中部地区崛起,鼓励东部地区加快发展”的总体战略部署。促进环渤海地区加快发展,率先实现现代化,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现代化建设总体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京津冀都市圈位于环渤海地区的核心位置,包括北京、天津两个直辖市和河北省的石家庄、沧州、保定、廊坊、唐山、张家口、秦皇岛、承德等八个城市,以我国2%的土地、6%的人口,贡献了10%的国内生产总值和14%的外贸进出口额,京津冀都市圈是首都所在地,是全国的政治、文化和国际交往中心,是我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发展潜力巨大,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
环渤海地区包括北京、天津、河北、辽宁、山东五省市,土地面积占全国的6%,人口占18%,2005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和外贸进出口额分别占全国的26%和22%。环渤海地区处于日渐活跃的东北亚经济圈的中心地带,是我国东北、华北、西北地区的主要出海口和对外交往的门户,战略地位十分重要。环渤海地区人口密集,资源多样,基础产业发达,是中国城市、工业、港口最为密集的地区之一,也是以国有大中型企业为主体的重化工业集聚的地方,集中了全国最大的钢铁和石油工业,钢产量、原油加工量、汽车产量分别占全国总量的40%、31%和35%,在全国经济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
“十五”以来,中央相继提出了依托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振兴建设大连东北亚重要的国际航运中心,推进天津滨海新区开发开放,建设天津北方国际航运中心的战略构想,这将进一步推动和促进环渤海地区加快经济发展步伐,对于实现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加快东部沿海地区率先实现现代化,全面提升国家整体实力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
公路水路交通是环渤海地区综合运输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区域内部、对外以及过境的大部分客货运输任务,加快环渤海地区公路水路交通发展,推动综合运输体系的建设和完善,是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战略部署的重要举措,对于促进环渤海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和扩大对外开放、增强对中西部地区的辐射和带动作用是十分重要的。
本规划旨在从战略上谋划环渤海地区现代化公路水路交通发展的方向、目标和重点,以公路水路交通基础设施为主,通过区域交通资源的整合和有效配置,加强跨地区的公路水路交通通道建设、沿海港口及其通向腹地的通道建设,加强与铁路、民航、城际轨道交通等运输方式以及城市交通体系紧密衔接的公路运输枢纽建设,努力构建高效交通运输服务系统和城际快速客货运输系统,为环渤海地区经济社会现代化提供可靠的交通支撑和保障。
规划范围为北京、天津两个直辖市和辽宁、河北、山东三省,规划期至2020年。
一、公路水路交通在环渤海地区现代化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
(一)公路水路交通快速发展,在环渤海地区综合运输体系中主导地位突出
环渤海地区处于我国综合交通运输网的中枢位置,已初步形成了由公路、水路、铁路、民航、管道组成的综合运输网络。2004年,环渤海地区综合运输线路总里程为25万公里,运网密度达44公里/百平方公里,,,。环渤海地区公路、,占综合运输线路总里程的91%,其中,,占京津冀都市圈综合运输线路总里程的89%。公路水路交通是环渤海地区综合运输设施的主体。
公路水路交通承担着环渤海地区大部分的客货运输任务,在区域综合运输体系中发挥了主导作用。2004年,环渤海地区公路水路客运量、旅客周转量、货运量和货物周转量分别为25亿人、1333亿人公里、、18214亿吨公里,与1995年相比,%、%、%、%。公路水路运输承担了环渤海地区89%的客运量、40%的旅客周转量、82%的货运量和78%的货物周转量。其中京津冀都市圈公路水路客运量、旅客周转量、、381.
8亿人公里、、12538亿吨公里,与1995年相比,%、%、%、%。公路水路运输承担了京津冀都市圈65%的客运量、43%的旅客周转量、89%的货运量和92%的货物周转量。
(二)公路水路交通通道和窗口作用明显,是发挥首都区位优势,促进滨海新区开发开放的关键因素
北京是我国的政治、文化和国际交往中心,是全国政治稳定、经济发展、国防安全的战略枢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