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项目九利润分配管理
《财务管理实务》(第三版)
1
项目九利润分配管理
◇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利润分配的基本原则;熟悉利润分配的一般程序;掌握股利分配政策的影响因素、类型、股利支付形式与程序。
(2)能力目标:能制定企业利润分配程序;会分析企业股利政策对企业的影响;能确定企业股利支付形式。
◇学习任务
1. 利润分配认知;
2. 掌握股利分配政策的选择;
3. 掌握股利支付形式与程序的确定。
2
任务一利润分配认知
任务引入:
东方电子股份公司是一家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的股份公司,公司没有发行优先股。2013年实现税前利润100亿元,在缴纳了企业所得税、提取法定盈余公积金后,公司董事会决定制订下一步分配方案,以备股东会表决。董事会在制定分配方案时,提出提取5%的任意盈余公积金建议,并考虑到2014年因销售量增长所需要追加的投资、以前年度银行借款合同的条款规定,以及股利分配政策的连续性,并最终拟订了公司分配方案。
讨论与思考:企业利润分配的依据是什么?东方电子应按什么程序进行利润分配?
知识准备:
利润分配基本原则;
利润分配一般程序。
3
一、利润分配基本原则
财务管理中的利润分配:
主要指企业的净利润(即税后利润)分配,利润分配的实质就是确定给投资
者分红与企业留用利润的比例。
基本原则:
:企业必须依据国家制定和颁布的若干法规,包括企业利润分配的基本要求、一般程序和重大比例等,以规范自己的利润分配行为。
:企业除按规定提取法定盈余公积金以外,可适当留存一部分利润作为积累,以利于为企业扩大生产筹措资金,增强企业发展能力和抵抗风险的能力,同时,还可以供未来年度进行分配,起到以丰补欠、平抑利润分配数额波动、稳定投资报酬率的作用。
:企业的利润是由全体职工的劳动创造的,他们除了获得工资和奖金等劳动报酬以外,还应该以适当的方式参与净利润的分配。
:企业利润分配应当体现“谁投资谁收益”、收益大小与投资比例相适应,即投资与收益对等原则,这是正确处理企业与投资者利益关系的立足点。
4
二、利润分配的一般程序
利润分配程序:
是指公司制企业根据适用法律、法规或规定,对企业一定期间实现的净利润进行分派必须经过的先后步骤。
非股份制企业的
利润分配程序
股份制企业的
利润分配程序
5
(一)非股份制企业的利润分配程序
税后净利润的分配顺序:
(1)弥补以前年度的亏损
(2)提取法定盈余公积金
(3)提取法定公益金
(4)向投资者分配利润
根据我国《公司法》等有关规定,非股份制企业当年实现的利润总额应按国家有关税法的规定作相应的调整,然后依法交纳所得税。
业务实例9-1
6
(1)弥补以前年度的亏损
按我国财务和税务制度的规定,企业的年度亏损,可以由下一年度的税前利润弥补,下一年度税前利润尚不足于弥补的,可以由以后年度的利润继续弥补,但用税前利润弥补以前年度亏损的连续期限不超过5年。5年内弥补不足的,从第六年起用本年税后利润弥补。
本年净利润+年初未分配利润为企业可供分配的利润,只有可供分配的利润大于零时,企业才能进行后续分配。
(2)提取法定盈余公积金
计提法定盈余公积金的必要条件:可供分配的利润大于零。
法定盈余公积金提取额=(净利润-以前年度亏损)×10%。
当企业法定盈余公积金达到注册资本的50%时,可不在提取。
法定盈余公积金主要用于弥补企业亏损和按规定转增资本金,但转增资本金后的法定盈余公积金一般不低于注册资本的25%。
7
(3)提取法定公益金
法定公益金提取额
=(净利润-以前年度亏损)×(5%~10%);
主要用于企业职工的福利设施支出。
企业本年净利润扣除弥补以前年度亏损、提取法定盈余公积金和公益金后的余额,加上年初未分配利润贷方余额,即为企业本年可供投资者分配的利润,按照分配与积累并重原则,确定应向投资者分配的利润数额。
应遵循的原则:纳税在先、企业积累在先、无盈余不分利。
(4)向投资者分配利润
8
(二)股份制企业的利润分配程序
税后净利润的分配顺序:
(1)弥补以前年度亏损;
(2)提取法定盈余公积金;
(3)提取法定公益金;
(4)支付优先股股息:一般地,优先股按事先约定的股息率取得股息,不受企业盈利与否或多少的影响。
(5)提取任意盈余公积金:任意盈余公积金是根据企业发展的需要自行提取的公积金,其提取基数与计提盈余公积金的基数相同,计提比例由股东会根据需要决定。
(6)支付普通股股利。
9
任务解析
运用利润分配相关知识解析【任务引入】中的问题:
业务解析如下:
利润分配依据:东方电子股份公司要依据《公司法》股份有限公司利润分配有关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