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主任关于十八届五中全会“十三五”内容解读
“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也是我国向更高发展阶段迈进的艰难跃升时期。当前,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农业是“四化同步”的短腿,农村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短板。没有农村的小康,特别是没有贫困地区的小康,就不是全面的小康高度重视扶贫工作。他到过我国绝大部分最贫困的地区。在充分调研基础上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有针对性地回答了当前我国扶贫工作面临的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这些论述是经济思想的有机组成部分,是打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扶贫攻坚战的重要指导思想。
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我们党的重要使命。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政府始终把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促进发展和消除贫困作为核心工作来抓。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坚持改革开放,坚持政府主导,先后通过体制改革推动扶贫、大规模开发式扶贫和有计划的扶贫攻坚等举措,基本解决了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所有这些成就,都是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总前提下取得的。党的十八大以来,我深刻指出,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如果贫困地区长期贫困,面貌长期得不到改变,群众生活长期得不到明显提高,那就没有体现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那也不是社会主义。这说明,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既是有中国特色的减贫道路的根本目标,同时也是社会主义制度区别于其他制度、其他理论的基本特征。
基于这一认识要求各级干部,要带着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来抓扶贫,推动贫困地区脱贫致富。我们要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没有贫困地区的全面小康,没有贫困地区贫困人口脱贫致富,那是不完整的。正面这个挑战,应对这个挑战,是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基本前提。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把贫困地区发展和人民生活改善时刻放在心上,加大投入支持力度,做到有计划、有资金、有目标、有措施、有检查,加快贫困地区发展步伐,确保贫困地区人民同全国人民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
扶贫工作千头万绪,深入实际了解情况,实事求是,因地制宜,是切实做好这项工作的必要前提。这就需要党的领导干部“接地气”,带着对普通劳动人民的深厚感情抓扶贫。“善为国者,遇民如父母之爱子,兄之爱弟,闻其饥寒为之哀,见其劳苦为之悲。”这是借用中国古代社会治理经验,对党群关系、干群关系提出的时代要求。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能有人掉队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总目标,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关键一步。实现脱贫致富,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要求,也是全国人民的期待,更是中国共产党对人民的郑重承诺。党的十八大之后不久革命老区进行扶贫工作调研。在这次调研中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特别是在贫困地区。没有农村的小康,特别是没有贫困地区的小康,就没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全面小康是全体中国人民的小康,不能出现有人掉队。全面小康,核心就在全面。它覆盖的人群是全面的,涉及的领域也是全面的。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经过全国范围有计划有组织的大规模开发式扶贫,我国有6亿多人口摆脱贫困,在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共同发展方面取得了伟大成就,提前实现了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中贫困人口减半的目标。从上世纪80年代以来,%来自中国。近年来,农村贫困地区经济快速发展,农民的生存和温饱问题基本得到解决,各项社会事业建设有了长足进展。但是,按照年人均收入2300元的农村扶贫标准计算,截至2014年,我国农村贫困人口还有7017万人。贫困地区发展面临的主要矛盾和深层次问题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这个影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短板”,需要下大力气着力解决。
把握时间节点,确保贫困人口到2020年如期脱贫。前不久向国际社会宣布,未来5年,我们将使中国现有标准下7000多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与这个要求相比,我国当前扶贫开发工作依然面临十分艰巨繁重的任务。除去贫困人口总量多之外,现有的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扶贫难度大,成本高,是亟需破解的主要难题。这些地区生存环境恶劣、生态脆弱、基础设施薄弱、公共服务滞后,已经解决温饱的群众因灾、因病返贫现象突出。这说明,我国扶贫工作已进入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冲刺期。现在距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只有几年时间,时不我待,扶贫开发要增强紧迫感,真抓实干,取得实效。正因为如此多次指出,扶贫开发是我们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重点工作,是最艰巨的任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特别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