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梁皇宝忏
亦名慈悲道场忏法
梁志公宝唱等集
目 录
缘起 5
慈悲道场忏法卷第一 7
归依三宝第一 10
断疑第二 11
忏悔第三 13
慈悲道场忏法卷第二 17
发菩提心第。非字下边一横是向上提,犹如报销账目中销账旳意思——弥天大罪一忏即消。
《梁皇宝忏》恩惠大千,德被千秋,忏悔功德,赞不能尽。
慈悲道场忏法序
原夫三界唯心。万法唯识,悟本心之妙理,罪福皆空,迷自识之圆明,善恶俱碍。因此输回於六趣,渐远涅盘山,能究竟於一乘。长溺生死海。尘尘造业,种种为非,不假忏摩之慧锋。难逃业惑之密网。故劳觉皇。降迹尘寰,与慈运悲。拔苦与乐。闵四众积愆之緾缚。令一心剖过以忏除。为说药王药上观经。命礼世出世间慈父。洗清障垢,俢证菩提。即时依教奉行。俱获证果解脱。圣言虽在。凡情罕知。南朝齐武帝。永平年间。竟陵文宣王子。梁萧氏撰浄住子成二十卷。分浄行法为三十门。未及流通。又罹变易。大梁天监。具德高僧。删去繁芜。撮其枢要。采摭(zhí)诸经之妙语。改集十卷之悔文。总列四十品章。将及二千余礼。前为六根三业。归依断疑。忏悔解冤。后及六道四恩。礼佛报德。回向发愿於其中也。正以露緾结罪。涤过去之恶因。复凭发菩提心。植当来之种智。显果报彰阳世之造愆。出地狱示幽冥之受报。警缘三宝,以破邪见魔。省念无常。以剿妄想贼。自庆踊悦。欣功用之匪虚。嘱累殷勤。冀法会之不绝。因弥勒如来之感梦。题曰慈悲道场。由萧梁武帝之创修。俗称梁皇宝忏。当时郗氏。方沦蟒类。已承忏法援超升。近世士民。每遇障缘。多沐胜因。赐灵验以之灭罪。罪灭福生。以此消灾。灾消吉至。济度亡灵者。永脱苦沦。解释冤尤者。即离仇对。真救病之良药。乃破暗之明灯。利及群生。恩沾沙界。论其功德,岂可称量。自梁至今。世代更革。歴年既久。传写差讹。乌焉之字奚分。亥豕(shǐ)之体莫辨。每临文而叹息。遂兴志以修治。校对本经。精研奥理。佛名依佛经之嘉号。地狱增地藏之洪名。求硕德以参详。请明师而审订。有否则者。改而正之傍注释音。便於披读,用锓(qǐn)於梓,以广其傅,普愿大地众生,咸悟本来之觉性,恒沙舍识,同证无上之菩提云耳,后至元四年,岁在戊寅,如来圣制日,杭城妙觉智松柏庭谨序。
慈悲道场忏法传
此忏者梁武帝为皇后郗氏所集也。郗氏崩后数月。帝常追悼之。昼则忽忽不乐。宵乃耿耿不寐。居寝殿闻外有骚窣之声。视之乃见一蟒盘躄上殿。睒晴呀口以向于帝。帝大惊驳无所逃遁。不得已蹶然而起谓蛇曰。朕宫殿严警非尔蛇类所生之处。必其妭孽欲崇朕耶。蛇为人语启帝曰。蟒则昔之郗氏也。妾以生存嫉妒六宫。其性惨毒怒一发则火炽矢射损物害人死。以是罪谪为蟒耳。无饮食可实口。无窟穴可庇身。饥窘困迫力不自胜。又一鳞甲则有多虫唼啮。肌肉痛苦其剧若加锥刀。为蟒非常。蛇亦复变化而至。不以皇居深重为阻耳。感帝平昔眷妾之厚。故托丑形骸陈露于帝。祈一功德以见拯拔也。帝闻之呜呼感谢。既而求蟒遂不复见。帝明日大集沙门于殿庭宣其由。问善之最以赎其苦。
志公对曰非礼佛。忏涤悃款方可。帝乃然其言。搜索佛经录其名号。兼亲杼眷思洒圣翰。撰悔文共成十卷。皆采摭佛语削去闲词。为其忏礼。又一日闻宫室内异香馥郁良久转羔。初不知所来。帝因仰望。乃见一天人容仪端丽谓帝曰。此则蟒后身也。蒙帝功德已得生忉利天。今呈自身觉得明验也。殷勤道谢。言讫不见。自梁迄今已数百年。得此经本虔敬礼忏所为所祈者皆有阴骘感应。犹恐厥事闇然未彰。辄以粗记用达诸耳目矣。
举香水赞:
杨枝净水,遍洒三千,性空八德利人天,
饿鬼免针咽/福寿广增延,灭罪除愆,火焰化红莲。
南无凉爽地菩萨摩诃萨 (三称)
戒定真香
戒定真香,焚起沖天上,弟子虔誠,爇在金爐放, 頃刻氤氲,即遍滿十方,昔日耶輸,免難消災障
南无香云盖菩萨摩诃萨 (三称)
忏仪:
恭闻。梁皇启建。弥勒题名。志公集华藏之玄文。群经录诸佛之圣号。大集沙门。宏宣忏法。忏文感梦于梁朝。瑞气腾辉于武帝。由是耿耿金光不昧。皎皎宝焰芬芳。郁郁香烟熏内阙。重重花蘂耀王宫。青霄云裏。天人现报体之端严。白玉阶前。郗氏脱蟒身之苦难。以此消灾。灾消吉至。因兹灭罪。罪灭福生。乃破暗之明灯。真救病之妙药。恩沾九有。德被四生。忏之功德。赞莫能穷。兹者。忏文肇启。仰叩普贤行王。运想香花。供养十方调御。欲严清净之忏坛。先诵秘密之章句。要祈善果以周隆。必使罪花而凋落。仰叩洪慈。大彰灵应。
南无普贤王菩萨摩诃萨 (三称)
有一菩萨。结跏趺坐。名曰普贤。身白玉色。
五十种光。五十种色。觉得项光。身诸毛孔。
流出金光。其金光端。无量化佛。诸化菩萨。
觉得眷属。安详徐步。雨大宝花。至行者前。
其象开口。於象牙上。诸池玉女。鼓乐弦歌。
其声微妙。赞叹大乘。一实之道。行者见已。
欢喜敬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