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3
文档名称:

年内蒙古锡林郭勒盟76.doc

格式:doc   大小:81KB   页数:1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年内蒙古锡林郭勒盟76.doc

上传人:gumumeiying 2018/5/22 文件大小:81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年内蒙古锡林郭勒盟76.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2008 年内蒙古锡林郭勒盟、通辽市、兴安盟、呼伦贝尔市
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
语文
.注意事项:1、本试卷共12 页,满分为120 分;请用钢笔或圆珠笔直接答在试卷上。
2、答题前请将密封线左边的项目填写清楚。
题号




总分
(一)
(二)
(一)
(二)
(三)
(一)
(二)
得分
得分
评卷人
一、语文积累与运用(20 分)
1、请将下列文字抄写在方格内,书写要准确、规范。标点符号占一格。(l 分)
用读写绘出人生画卷。

,按要求答题。(7 分)
①侵越战争期间,美国一位名叫汤普森的士兵,在一次伏击战中,为了不使包围圈里的9名越南平民免遭屠杀, A (竟然突然)掉转枪口,对准白己的战友:“你们开枪,我也开枪!”最近,美国一家公司以“谁是你心中的英雄”为题,对民众进行调查,被选出的20 位人中,不仅有已故总统林肯、华盛顿等叱
( zhà) 的风云人物,竟然还有这位汤普森,而且位居第二。
②面对残酷的战争,仍能保持一颗清醒的头脑;面对杀戮和流血,仍能让隐藏在心灵深处的人性抬起头来;面对, 。难道这不是英雄吗?
③拂去历史的尘埃,穿过时间的 B (通道隧道),汤普森当初的行为依然展示出他人性的芬芳。
( l)根据拼音填写汉字,给加点字注音。(2 分)
叱( zhà) 风云杀戮
(2)根据语境,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写在文章①③段的空缺处。(2 分)
A: B:
( 3)根据上下文,修改文中画线的句子。(l 分)
答:
( 4)请在文中第②段空白处补上合适的句子,构成排比句式。(2 分)
答:
3、古诗文默写。(6 分)
(l)《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同“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的艺术手法一样,运用以景写情的诗句“, 。”
( 2)如果人人都能多为他人着想,做到“, ”,那么构建和谐社会的愿望就能早日实现。(用《论语》十则中的语句填空)
(3)人生是什么?人生是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忧国忧民;是辛弃疾“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的人生理想;是龚自珍“
, ”的奉献精神。
4、综合性学习。(6 分)
初三年段准备组织一次名著阅读交流活动,请你参与并按要求事先做好如下工作。
初三年段学生名著阅读情况调查表
阅读目的
汲取文学素养
应付考试
消遣
其他
人数比例
25%
55%
12%
8%
( 1)通过对以上表格内容的分析,你得出的结论是:( 2 分)
答:

( 2)对所阅读的名著,你最感兴趣的是哪一部?请简要说明理由。(2 分)
书名:
理由:

( 3)请从这部名著中,撷取一个精彩的情节,向同学们作简要介绍。(2 分)
答:



得分
评卷人
二、文言文阅读(15 分)
(一)阅读下文,回答5 - 8 题。( 8 分)
小石潭记(节选)柳宗元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
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5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2 分)
( 1)水尤清冽尤: (2)悄怆幽邃悄怆:
6、下列句中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2分)
A、伐(1)伐竹取道(2)齐师伐我
(1)乃记之而去(2)停数日,乃去
(1)不可知其源(2)其真无马邪
(1)以其境过清(2)属作文以记之
7、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2 分)
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答:
8、作者对小石潭的整体感受是什么?( 2 分)
答:


(二)阅读下文,回答9 – 11题(7 分)
子墨子言见染丝者而叹曰:“染于苍(①)则苍,染于黄则黄,所入者变,其色也变。五入必(②),而已则为五色矣。故染不可不慎也。”非独染丝然也,国也有染。
注释:①苍:深蓝色。②必:通”毕”,完。尽。
9、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2 分)
( l)所入者变入: ( 2)故染不可不慎也故:
10、翻译句子。(2 分)
非独染丝然也,国也有染。
答:
11、本文用为喻,说明
。(3分)
三、现代文阅读(35 分)
得分
评卷人

( 一)阅读《慈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