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7
文档名称:

泰顺县下山脱贫规划22.doc

格式:doc   大小:178KB   页数:27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泰顺县下山脱贫规划22.doc

上传人:crh53719 2018/5/22 文件大小:178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泰顺县下山脱贫规划22.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泰顺县下山脱贫规划
(2005年—2015年)
泰顺县发展计划局
二OO五年八月
目录
前言 1
第一章现状分析 1
一、县域综合发展概况 1
二、下山脱贫工作回顾 2
第二章规划指导思想、原则和目标 3
一、指导思想 3
二、基本原则 4
第四章人口规模与重点城镇发展分析 6
一、人口增长分析 6
二、剩余人口转移 6
三、重点城镇发展 6
四、下山脱贫对象 8
第五章下山脱贫总体布局规划 8
一、布局总体框架 8
二、主要下山脱贫点 9
三、基础设施建设 10
四、社会服务设施建设 11
第六章近期下山脱贫规划 12
第七章规划实施措施和对策 15
一、加强领导,认真做好下山脱贫规划的组织实施工作 15
二、积极发展优势产业,拓宽下山群众就业门路 15
三、深入实施农民知识化行动,提高下山群众致富能力 16
四、制定积极扶持政策,加快下山脱贫步伐 16
五、推进改革,建立下山脱贫工作的新机制 17
六、严格管理,确保下山脱贫点基础设施和群众住房的建设质量 17
七、强化宣传,做好群众的思想教育工作 18
第八章附表附图 19
附表一:乡镇发展评价表 19
附表二:泰顺贫困乡镇情况 21
附图一:泰顺县重点城镇发展示意图 21
附图二:泰顺县贫困乡分布图 21
附图三:泰顺县下山脱贫主要布局点分布图 21
前言
下山脱贫旨在鼓励和引导居住环境恶劣的山区群众有计划地向城镇、公路沿线等条件相对较好的地方迁移,改善其生产和生活条件,增加发展机会,增强发展能力,从而达到脱贫致富奔小康的目的。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展,山区人口向城市(镇)转移已成为人口迁移的大趋势。通过实施下山脱贫,加快城镇人口集聚,有利于提高城镇基础设施的共享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环境质量,加快经济发展的步伐,是一条能让山区群众快速摆脱贫困、走向全面小康的捷径。
为了加快泰顺县经济社会发展,加快山区群众向重点城镇集聚,积极推进城市(镇)化进程,全力打造国家级生态示范县,努力建设小康社会,根据省、市、县党委、政府的有关要求与部署,特编制《泰顺县下山脱贫规划》。
本《规划》主要通过人口发展规模分析、乡镇发展条件评价来确定需要转移的人口、城镇发展潜力、下山脱贫对象,并进行下山脱贫布局、配套设施建设和提出对策措施。
规划依据
1、《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01-2010年)》
2、《浙江省“百乡扶贫攻坚计划”》
3、《泰顺县扶贫开发规划》
4、《泰顺县城镇体系规划》
5、《泰顺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6、《泰顺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
7、《泰顺县农村公路发展规划》
8、《泰顺县下山脱贫实施办法》
规划年限
本规划年限是2005年—2015年。近期:2005—2010年;远期:2011—2020年。
第一章现状分析
一、县域综合发展概况
泰顺县位于浙江省南部边陲,与福建省的福鼎、柘荣、福安、寿宁和浙江省的景宁、文成、苍南等县毗邻,县城北距杭州490公里,东北距温州市区160公里,是经济欠发达县。,其中山地面积占90%,是典型的山区县,素有“九山半水半分田”之称。全县气候温和,四季分明,雨量充沛,,。生态环境良好,2002年被国家环保总局列为“国家生态示范区”。
全县下辖11个镇25个乡、295个行政村、11个居委会,。由于受地理环境和历史条件的限制,泰顺经济发展较为缓慢,社会事业较为落后,1984年被确定为省级和国家级贫困县。《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颁布实施以来,特别是“九五”以来,全县人民在上级政府及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立足山水资源,历经图治,艰苦奋斗,经济社会取得了较大发展,1997年顺利摘除国家级贫困县帽子, 2004年,,,传统产业经济效益得到一定提高,支柱产业也得到了较快发展。相对省市平均水平来说,我县发展速度仍然相对较慢,综合差距逐渐拉大。
二、下山脱贫工作回顾
1995年以来,我县开始实施了大规模下山脱贫工作,至2004年底,全县共建成下山脱贫点233个,安置农户10755户,共44696人,取得了显著成效。
1、生活条件不断改善。按照“政府引导、农民自愿”的原则,鼓励和引导居住环境恶劣的山区的农民向城镇及公路沿线等条件相对完善的地方迁移,有效地解决了山区群众的行路、用水通电、就学看病等问题,且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及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
2、人口素质逐步提高。通过下山脱贫工程的实施,人口向城市(镇)的集聚,使广大移民能享受到城镇的教育、科技、卫生、体育、文化等各项设施,生活内容丰富多彩,思想观念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