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目录
3
3
(一)混凝土质量产生的现象和原因 3
1. 蜂窝 3
2. 麻面 3
3. 孔洞 4
4. 露筋 4
5. 缝隙夹渣 4
6. 缺棱掉角 5
7. 表面不平整 5
8. 墙柱底部缺陷(烂脚) 5
9. 梁柱结点处(接头部位)断面尺寸偏差过大 5
10. 基础轴线位移,螺孔、埋件位移 5
11. 砼表面规则裂缝 5
12. 钢筋保护层垫块脆裂 6
(二)混凝土质量缺陷预防和处理措施 6
1. 蜂窝 6
2. 麻面 6
3. 孔洞 6
4. 露筋 7
5. 缝隙夹渣 7
6. 缺棱掉角 7
7. 墙柱底部缺陷(烂脚) 7
8. 表面不平整 8
9. 梁柱结点处(接头部位)断面尺寸偏差过大 8
10. 基础轴线位移,螺孔、埋件位移 8
8
1. 梁模板 8
2. 柱模板质量缺陷预防 8
3. 墙模板缺陷预防 9
4. 板模板质量缺陷预防措施 9
9
1. 钢筋加工 9
2. 钢筋安装 10
3. 电渣压力焊 11
4. 直螺纹连接 11
11
12
1. 砖墙、加气块、混凝土基层抹灰工程 12
2. 外墙水泥砂浆饰面 13
14
1. 瓷砖墙面 14
2. 外墙贴面砖 14
▪
本工程位于广东省深圳市龙华中心区,是由莱蒙房地产(深圳)有限公司开发建设的一综合性房地产项目。总体布局为四栋住宅塔楼,(其中地下室:;住宅:)。其中包括四座31层塔楼,二层地下室。场地下为满铺的二层地下车库,设备用房等,经人防办同意,本项目与莱蒙春天花园(A818-0449) 地块集中建设人民防空地下室,人民防空地下室位于莱蒙春天花园(A818-0449) 地块地下二层。一层为商业服务网点、配套居委会物业管理等。二层为住宅大堂、架空绿化等。三层~三十一层为普通住宅。
(一)混凝土质量产生的现象和原因
1. 蜂窝
现象:混凝土结构局部出现疏松、砂浆少、石子多、石子之间形成空隙类似蜂窝状的窟窿。
产生原因:
(1)混凝土配合比不准确,或砂、石、水泥材料计量错误,或加水量不准,造成砂浆少石子多。
(2)混凝土搅拌时间短,没有拌和均匀,混凝土和易性差,振捣不密实。
(3)未按操作规程浇筑混凝土,下料不当,使石子集中,振不出水泥浆,造成混凝土离析。
(4)混凝土一次下料过多,没有分段分层浇筑,振捣不实或下料与振捣配合不好,未及振捣又下料,因漏振而造成蜂窝。
(5)模板孔隙未堵好,或模板支设不牢固,振捣混凝土时模板移位,造成严重漏浆或墙体烂根,形成蜂窝。
2. 麻面
现象:混凝土局部表面出现缺浆和许多小凹坑、麻点。
产生原因:
(1)模板表面粗糙或水泥浆渣等杂物未清理干净,拆模时混凝土表面被粘坏。
(2)模板未浇水湿润或湿润不够,构件表面混凝土的水分被吸去,使混凝土失水过多出现麻面。
(3)模板拼缝不严,局部漏浆。
(4)模板隔离剂涂刷不匀,或局部漏刷或失效,混凝土表面与模板勃结造成麻面。
(5)混凝土振捣不实,气泡未排出,停在模板表面形成麻点。
3. 孔洞
现象:混凝土结构内部,有尺寸较大的空隙,局部没有混凝土或蜂窝特别大,钢筋局部或全部裸露。
产生原因:
(1)在钢筋较密的部位或预留孔洞和埋设件处,混凝土下料被搁住,未振捣就继续浇筑上层混凝土。
(2)混凝土离析,砂浆分离,石子堆积,严重跑浆又未进行振捣。
(3)混凝土一次下料过多过厚、下料过高,振动器振动不到,形成松散孔洞。
(4)混凝土内掉入工具、木块、泥块等杂物,混凝土被卡住。
4. 露筋
现象: 混凝土内部主筋、副筋或箍筋局部裸露在结构构件表面。
产生原因:
(1)浇灌混凝土时,钢筋保护层垫块位移,或垫块太少或漏放,致使钢筋紧贴模板外露。
(2)结构构件截面小,钢筋过密,石子卡在钢筋上,使水泥砂浆不能充满钢筋周围,造成露筋。
(3)混凝土配合比不当,产生离析,靠模板部位缺浆或模板漏浆。
(4)混凝土保护层太小或保护层处混凝土漏振或振捣不实;或振捣棒撞击钢筋或踩踏钢筋,使钢筋位移,造成露筋。
(5)木模板未浇水湿润,脱模过早,拆模时缺棱、掉角,导致露筋。
5. 缝隙夹渣
现象: 混凝土内成层存在水平或垂直的松散混凝土。
产生原因:
(1)施工缝或变形缝未经接缝处理、清除表面水泥薄膜和松动石子或未除去软弱混凝土层并充分湿润,就浇筑混凝土。
(2)施工缝处锯屑、泥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