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
文档名称:

中德家庭教育对比及德国家庭教育对中国家庭教育的启发.doc

格式:doc   大小:132KB   页数: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中德家庭教育对比及德国家庭教育对中国家庭教育的启发.doc

上传人:资料分享 2018/5/23 文件大小:132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中德家庭教育对比及德国家庭教育对中国家庭教育的启发.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本科论文设计
设计题目:中德家庭教育对比学生姓名:朱金岩
学号:201100410224
专业:教育学
指导教师:张小永
学院:教育学院
1 2014 年 7 月 6 日
中德家庭教育对比
摘要:家庭教育是我们不可忽视的一种教育形式,对它的研究涉及到历史学、社会学等诸多领域。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使得各国之间的交流越来越频繁,而且德国人的良好素质是其他国家望尘莫及的,所以本文将德国家庭教育和中国家庭教育进行对比,希望能探究其原因并且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对中国家庭教育的革新出路试做探讨。
关键词:家庭教育不同点家庭教育经验
一、中德家庭教育的不同点
2012年某杂志刊登了《中德家庭教育对比》一文,列举的也都是些平常的现象,但是给人的触动很大、启示颇多。现将文章内容整理为以下图表,以便再做进一步的反思。
中国家庭
德国家庭
婴儿出生后,一般睡在父母的中间或爷爷奶奶那里。
一般从小就让婴儿在自己的小房间里单独睡觉。
经常有大人拿着调羹追在玩耍的孩子后面喂饭。
小孩子一般按正常时间与家人一起吃饭,不享受特殊待遇。
父母让孩子把所有精力都放在功课上面,不做家务。
一般情况下,父母要几岁的孩子做力所能及的家务,如洗碗、扫地、洗衣服。
父母不鼓励小孩打工挣钱,希望专心读书。(现在有所改变:利用暑假打工,体验生活。)
即使家庭经济状况很好,也鼓励孩子自己劳动挣钱。
把高考作为指挥棒,帮孩子安排好一切,一切为了孩子的读书高考。
尊重孩子的意愿,开发孩子的想象能力,培养他们的独立自主能力。
中国人往往注重安全第一,不鼓励激烈运动,给与小孩“被动运动”。
家长鼓励孩子做登山、滑雪等运动,培养小孩“主动运动”。
中国家庭最大的投资往往是教育,从幼儿园起“择校费”动辄几万,留学外国更是几十万、上百万。
德国家长鼓励孩子勤工俭学。
往往有意无意地鼓励小孩“攀比消费”。
即使是那些富裕家庭的学生,也很节俭。
父母往往一切“为了儿子”。
父辈一般不考虑给孩子留什么财产。德国人认为,让孩子坐享其成是人生中最糟糕的事。
从这些对比中明显可以总结出,中德两国的家庭教育在教育观念、教育方式和教育结果上都有明显的差别。
(一)教育观念不同
德国父母鼓励孩子与大人争辩,培养孩子的独立思考能力和自立能力。注重孩子能动性和自觉性的培养,父母以孩子个体为中心,他们尽自己最大的努力,让孩子发掘自身的价值,提供给他们有利的条件,让他们积极地、独立地、创造性地学****和自我发展。父母注重培养孩子的自信心,鼓励他们积极参加各种社会活动,并在活动中大胆的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中国的父母以社会导向为中心。他们注重学****成绩和社会成就,要求孩子持之以恒的去做事情,要有耐力,学会控制自己的感受。他们教孩子如何适应社会环境,让孩子能适应社会的需求,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取得最大的社会成就,这将导致孩子的功利主义心理。
(二)教育方式不同
德国的家庭教育以“民主型”居多,德国父母和孩子交流很多,给孩子解释事情的发生发展过程,跟孩子探讨某行为是否得体,跟孩子分析某个结果产生的原因,鼓励孩子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支持孩子的正当要求。德国父母并不娇惯自己的孩子,他们分配给孩子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通过劳动让他们获得知识,培养动手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