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40
文档名称:

现代控制理论(东大).ppt

格式:ppt   大小:7,899KB   页数:440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现代控制理论(东大).ppt

上传人:陈潇睡不醒 2018/5/23 文件大小:7.71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现代控制理论(东大).ppt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参赛作者:高立群等
参赛单位:东北大学
联系方式:024-83678562
第七届全国多媒体课件大赛参赛作品
第一章绪论
现代控制理论的发展历程

现代控制理论的内容

20世纪40年代
3
形成体系
19世纪
2
发展阶段
萌芽阶段
1
18世纪初
一、经典控制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 现代控制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1、萌芽阶段
随着科学技术与工业生产的发展,到十八世纪,自动控制技术逐渐应用到现代工业中。其中最卓越的代表是瓦特()发明的蒸汽机离心调速器,加速了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步伐。
瓦特
2、发展阶段
1868年马克斯韦尔()解决了蒸汽机调速系统中出现的剧烈振荡的不稳定问题,提出了简单的稳定性代数判据。
马克斯韦尔()
3、形成体系阶段
1895年劳斯(Routh)与赫尔维茨(Hurwitz)把马克
斯韦尔的思想扩展到高阶微分方程描述的更复杂的系统中,各自提出了两个著名的稳定性判据—劳斯判据和赫尔维茨判据。基本上满足了二十世纪初期控制工程师的需要。
赫尔维茨(Hurwitz)
由于第二次世界大战需要控制系统具有准确跟踪与补偿能力,1932年奈奎斯特()提出了频域内研究系统的频率响应法,为具有高质量的动态品质和静态准确度的军用控制系统提供了所需的分析工具。
奈奎斯特
4、经典控制理论的特点和局限性
(1) 以SISO线性定常系统为研究对象。
(2) 以拉氏变换为工具,以传递函数为基础在频率
域中分析与设计。
(3) 难以有效地应用于时变系统、多变量系统
(4)难以有效地应用于非线性系统。
二、现代控制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80年代后
3
形成体系
60~80年代
2
发展阶段
萌芽阶段
1
20世纪50年代
,贝尔曼(Bellman)等人提出了状态分析法;在1957年提出了动态规划。
(Kalman)和布西创建了卡尔曼滤波理论;1960年在控制系统的研究中成功地应用了状态空间法,并提出了可控性和可观测性的新概念。
卡尔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