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98
文档名称:

防灾减灾课程.doc

格式:doc   大小:1,699KB   页数:98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防灾减灾课程.doc

上传人:资料分享 2018/5/24 文件大小:1.66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防灾减灾课程.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灾害与防灾减灾
云南大学资环学院
李益敏
2008年9月
前言
1976年7月28日唐山地震造成24万余人死亡的悲剧我们记忆犹新,2004年12月26日印度洋地震海啸和2008年的汶川地震造成的惨重伤亡和经济损失,又一次告诉我们,灾害是客观存在和频繁发生的。如此惨痛的灾害,留给我们的不应该仅是痛苦,而应该是强烈的防灾意识。
地球是人类居住的家园,给人类提供了生存环境的同时,也给人类带来灾难。只有了解地球,保护地球,善待地球才能避免和减少自然灾难。对于每一个人来说,生命是宝贵的也是渺小的,要想化险为夷,只有强健的体魄是不够的,还必须学****和掌握避险自救的本领。
日本、美国和中国都是灾害比较频繁的国家,但为什么中国的灾害损失比其他两国大得多,原因可能很多,但很主要的一个原因是中国公众的灾害意识浅薄,防灾减灾知识贫乏。因此普及大众防灾减灾的知识已非常必要和重要。人们具备一定的灾害知识、意识或观念上高度重视,一些灾害是可以避免的,一些灾害损失是可以减轻的。
本书较为系统地讲授全球的主要灾害问题以及防灾减灾的措施,通过灾害知识教育,包括不同灾害的前兆特征、灾害发生原因、机理、灾害过程、灾害预防、避险常识、灾害后果、自救互救常识等知识,一些具体案例分析,培养读者应对灾害的能力,提高其防灾减灾意识。每个人的生命都只有一次,面对着不测的灾害,唯有做好充分的准备,才能获得最大的生存机会。
本书即可作为大学本科教学教材,也可作为公众了解灾害与防灾减灾的科普性读物。
由于作者水平有限以及时间的关系,书中还有许多缺点和不足,希望各位读者不吝批评指正。
目录
第一章认识地球,地球灾害 1
§1 地球 1
§2 灾害及灾害类型 5
§3 灾害特点和损失 6
§4 防灾减灾 7
第二章地震灾害 10
§1 地震知识 10
§2 地震灾害 15
§3防震减灾 16
第三章火山灾害 27
第四章地质灾害 36
§1 地质灾害综述 36
§2 泥石流灾害及防灾减灾 38
§3 滑坡、崩塌灾害及防灾减灾 40
§4 地裂缝、地面沉降、地面塌陷灾害及防灾减灾 44
第五章气象灾害 48
§1 气象灾害综述 48
§2 干旱灾害 49
§3 洪涝灾害 51
§4 台风 53
§5 海啸 57
§6 雪灾 59
§7 雷电 62
§8 冰雹 65
§9 沙尘暴 67
第六章生物灾害 69
§1 生物灾害综述 69
§2 动物灾害 69
§3 植物灾害 70
§4 微生物灾害 70
第七章天文灾害 72
§1 天文灾害综述 72
§2 主要的天文灾害 73
第八章人为灾害 83
§1 火灾及防灾减灾措施 83
§2 交通灾害防灾减灾措施 90
§3 踩踏事故 94
参考文献: 95
第一章认识地球,地球灾害
§1 地球
一、地球结构
地球是人类居住的家园,给人类提供了生存环境的同时,也给人类带来灾难。了解地球以及地球周边的环境,保护地球,避免自然灾难,是人类始终追求的目标之一。
地球内部状况,我们无法直接观察。但人类可以根据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介质传播过程中的规律进行推测和分析。地球的平均半径为6370km左右,地球的外层是地壳,地壳厚度约为40km(大陆)或10km(海洋),地壳之下为地幔,平均厚度为2900km左右。地幔之下为地核。他们的分层结构就像鸡蛋的蛋壳、蛋清和蛋黄。地核又分为内地核和外地核,外核厚2250km,为液态熔融状态,主要由铁、镍及一些轻元素组成,它们可以流动(对流),这层液态外核为内核的旋转提供了条件。内核厚1220km,为固态。成分以铁为主,内部压力极大,温度极高。
地球不是一个均质体,具有明显的圈层结构。地球圈层分为地球外圈和地球内圈两大部分。地球外圈可进一步划分为四个基本圈层,即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和岩石圈;地球内圈可进一步划分为三个基本圈层,即地幔圈、外核液体圈和固体内核圈。在地球外圈和地球内圈之间还存在一个软流圈,它是地球外圈与地球内圈之间的一个过渡圈层,位于地面以下平均深度约150km处。
大气圈
大气圈是地球外圈中最外部的气体圈层,它包围着海洋和陆地。大气圈没有确切的上界,在2000~16000km高空仍有稀薄的气体和基本粒子。在地下,土壤和某些岩石中也会有少量空气,它们也可认为是大气圈的一个组成部分。
水圈
水圈包括海洋、江河、湖泊、沼泽、冰川和地下水等,它是一个连续但不很规则的圈层。从离地球数万千米的高空看地球,可以看到地球大气圈中水汽形成的白云和覆盖地球大部分的蓝色海洋,它使地球成为一颗“蓝色的行星”。
生物圈
由于存在地球大气圈、地球水圈和地表的矿物,在地球上这个合适的温度条件下,形成了适合于生物生存的自然环境。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