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注塑工艺注解
工艺部分:
一,有关工艺:将原料或半成品加工成产品的方法或技能等。
二,对工艺的理解:长期以来,注塑生产都是靠经验和技艺的一门生产技术。有很多前沿的研究通常只局限于几何形状简单的制品,因而这些仅限于在学术领域的探讨,而对于实际生产中的帮助是很有限的。不少生产中碰到的问题,主要还是依靠实践经验来解决。而在解决时也不是说一两句话就能办到的,尤其是想获得在生产过程中影响制品质量的诸多因素的相互关系时,有时尚难得到统一的答案。所以又反过来讲,经验固然重要,却只是为了解决表面问题而应付生产,对于各种因素的内在联系或遇到错综复杂的难题时,就会束手无策了。因此,必须要理论联系实际,用实践经验去论证理论分析,才是明智的。
三,工艺制定的依据:开始时,一般应先选用在低压、低温和长时间的条件下成型,欠注时应根据原料的特性确定是提高压力速度还是温度,在高速和低速都能注满的情况下,除了加GF的例外,一般应采用低速注射,注射时应尽量使制品留在有顶出机构的一侧,防止粘模,高压只针对1粘度高的料,2薄壁而投影面积大的制品,3加GF的增强原料。压力与温度的搭配:在高压下一般采用低温,而低压时应相应地提高熔料的温度。在塑化方面,对粘度高而热稳定性能差的料,应采用较慢的螺杆转速和小的背压,对粘度小热稳定好的料应用高速大背压来预塑。在喷嘴温度合适的情况下应采用固定形式可提高生产的效率,但是在其温度太高或太低时应选取注射后座退的形式。对于注射时的控制方式,熔料流动性好的可采用时间控制;而流动性差的则应采用位置控制。人们常将模具-注射机-,因为影响型条件的因素很多,除制品的形状-模具的结构-注塑设备-原材料等之外,电压的波动-环境温度的变化对成型都有一定的影响。到目前为止,建立最佳的成型工艺尚无简单可靠的办法,大多需要操作者具有丰富的经验与耐心,根据塑料制品在成型过程中出现的具体问题认真调整,才能确定一个理想的成型工艺,从而高效率高质量地生产出合格的塑料制品。
四,多级注射工艺:注塑机的螺杆在向模具推进熔体时,要求在不同的位置上有不同的注射压力和不同的注射速度的工艺参数的控制方式,这个注射工艺过程就是多级注射工艺。
五,所谓成型:是指加热熔料后,加压使其进入模具内,再经冷却固化而得到的具有属合质量要求的塑料制品的这一过程。这个过程就是高聚物力学特征的相互转变的过程,其中的粘流温度是成型的最低温度,分解温度是成型的最高温度,玻璃化温度是冷却定型的最高温度,这三个温度是工艺制定中温度条件的基础。
六,注塑成型的优点:1生产周期短;2能一次成型结构复杂、尺寸准确并带有嵌件的制品;3对所用的原料适应性强;4效率高,能实现自动化生产。缺陷:1设备复杂,投资较大;2设备复杂,维修和保养困难;3工艺上的控制难度较大。
七,有关压力:指注射时建立在螺杆头部(计量室中)的熔体的压强。熔体在模腔内产生的压力也叫内压力。压力的发生是前阻后推的结果。
八,有关速度和速率:速度是指螺杆前进将熔料推进到模腔时的速度,也指单位时间内螺杆前进的距离,即螺杆的轴向速度。速率是指单位时间内注入模腔中熔体的容积,又可说是熔体的流率。
九,有关保压:在注射压力完成后而进行的补缩阶级,熔体继续进入,以保证型腔中熔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