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2
文档名称:

《刑法学》教学大纲(1).doc

格式:doc   页数:52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刑法学》教学大纲(1).doc

上传人:中国课件站 2011/8/31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刑法学》教学大纲(1).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刑法学》教学大纲
前言
一、为了适应和满足刑法学教学的需要,参考各类刑法教材,编写本《刑法学教学大纲》。
二、本大纲指明课程教学目的和基本要求,并将刑法学体系高度抽象使之形成基本框架,一目了然,便于学生宏观掌握。
三、本大纲提纲挈领地指出刑法学的基本知识点、理论要点和基本应用,删繁就简,突出重点。
四、本大纲供法学专业四年制本科教学使用,其他层次的法学专业也可以用作参考。
五、本大纲由刑法研究所刑法学教师讨论后修改定稿。
六、欢迎批评指正,并希望能得到信息反馈,以进一步修改、完善。
上编刑法总论
第一篇刑法绪论
教学目的和基本要求:讲授刑法学绪论的基本问题,包括刑法的概念与渊源,根据、任务与功能,刑法的基本原则,效力范围等问题。要求学生了解刑法的上述基本问题,必须全面掌握刑法基本原则、效力范围。
第一章刑法概述
本章教学目的和基本要求:讲授刑法学绪论的基本问题,包括刑法的概念、特征与渊源,刑法的根据、任务与功能,刑法基本原则,效力范围等问题。要求学生了解刑法的基本问题,必须理解并掌握刑法基本原则、效力范围。
学时分配:1学时
一、刑法的概念、性质、渊源和分类
刑法是规定犯罪与刑罚的法律规范的总和。
刑法的特征:刑法是根据宪法制定的独立的法律部门(法律地位的独立性),以刑罚为制裁犯罪的手段(制裁手段的严厉性),保护广泛之社会关系中的最为重要的合法利益(保护客体的广泛性),作为整个法律规范体系有效性的最后强制保障而存在(法律适用的最后性)。
刑法的渊源:、刑罚以及刑法适用的一般原则、原理和各种具体犯罪与刑罚的法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刑法的分类:狭义刑法与广义刑法,普通刑法与特别刑法,形式刑法与实质刑法。
二、刑法的根据、任务和功能
我国刑法第1条规定,制定刑法的根据:法律根据是我国宪法,实践根据是我国同犯罪作斗争的具体经验和实际情况。
惩罚犯罪、保护社会,是我国刑法的任务。
刑法包括两方面的基本功能:
,即保护社会不受犯罪侵害的机能。刑法通过规定什么样的行为是犯罪,并规定相应的刑罚,通过惩罚犯罪行为,保护个人、社会、国家的利益。
,即保障无罪的人不受刑事追究,保障有罪的人只是受到法律限度内的侵害。刑罚权象其他国家权力一样,必须受到限制和制约,否则就会被滥用,而侵害公民的基本权利。
三、刑法的体系与解释
刑法体系。刑法的体系是指刑法的组成与结构。狭义的刑法体系是指刑法典的体系。广义的刑法体系是由刑法典、单行刑事法律、附属刑法、国际刑法组成的刑法体系,是一个以刑法典为核心的庞大的刑法体系。
刑法解释及其种类。
第二章刑法的基本原则
本章教学目的和基本要求:着重讲授刑法规定的三大基本原则,阐明三***定基本原则的基本内容、理论根据及其运用。要求学生了解刑法基本原则的概念,掌握三***定基本原则。
学时分配:3学时
一、刑法基本原则概述
刑法基本原则,是制定和适用刑法过程中必须始终严格遵循的刑法所固有的、全局性的准则。
刑法基本原则的意义。
简要介绍我国刑法学界关于刑法基本原则的一些争论。
二、罪刑法定原则
(一)基本涵义
罪刑法定原则是资产阶级反对封建罪刑擅断主义的产物,现在已经成为得到世界各国家广泛承认的保障人权、维护法治的重要原则,也是联合国的刑事司法准则。
我国刑法第3条规定了罪刑法定原则:“法律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依照法律定罪处刑;法律没有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不得定罪处刑。”集中地体现了刑法的正义性。
消极的罪刑法定——法律没有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不得定罪处刑。
积极的罪刑法定——法律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依照法律定罪处刑。
罪刑法定之“法”必须是法律,即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制定的符合宪法和刑法基本原则的刑事法律。刑事法律是定罪处刑的惟一法律依据。我国宪法的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刑事法律不得与宪法相抵触,全国人大常委会可以对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刑事法律进行部分补充和修改,但是,既不得与宪法相抵触,也不得与该法律的基本原则相抵触。违反宪法或者违反刑法基本原则的刑事法律,不得作为定罪处刑的依据。
(二)罪刑法定的功能
罪刑法定的简要历史及其意义。
在我国,罪刑法定原则既具有保障无辜者不受惩罚和保障犯罪人的合法权利的人权保障功能,又具有惩罚犯罪,保护社会免遭犯罪侵害的社会保护功能。这是我国刑法规定罪刑法定原则的一个重要特点。
(三)罪刑法定原则的派生原则
禁止类推。刑法不得类推适用不利于被告人的刑法规定,但是可以类推适用有利于被告人的刑法规定。
禁止事后法。刑法原则上没有溯及力,但是新法不认为是犯罪或者处刑较轻的,则具有溯及既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