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
文档名称:

关于中国医疗保障制度改革的思考.doc

格式:doc   大小:37KB   页数: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关于中国医疗保障制度改革的思考.doc

上传人:aibuaiwo1318 2018/5/26 文件大小:37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关于中国医疗保障制度改革的思考.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关于中国医疗保障制度改革的思考
摘要:本文概述了中国医疗保障制度的起源、发展及取得的成绩,简要分析了医疗保障制度改革过程中出现的公平性缺乏,城乡医院两极分化,医疗费用过高等问题。通过分析,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对策。首先,要打破城乡界限,建立覆盖全民的医疗保障制度;其次,要通过制度创新,解决群众看病贵、看病难的问题;第三,要加快建立社会医疗保障救助体系;第四,要加大财政支持的力度。政府部门通过转变观念,承担起相应的责任和职能,对医疗保障制度进行重新定位,才能真正建立起适合中国国情的医疗保障制度。
关键词:医疗保障制度改革对策
一、中国医疗保障制度改革概述
中国的医疗保障制度起源于五十年代初的公费医疗制度和劳保医疗制度,从五十年代末到七十年代中期又在农村发展了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在八十年代末到九十年代初期,针对公费医疗和劳保医疗费用迅速上涨,国家和企业难以承担,政府部门开始对原有社会医疗保障体制进行多种形式的改革尝试。
1994年国家决定采用个人帐户与社会统筹为基础的社会医疗保险制度,并在九江和镇江进行试点,积累了一定经验。1996年决定在全国57个城市扩大试点,在现有公费医疗和劳保医疗制度上全面实行社会医疗保险制度。1998年12月国务院下发44号文件,决定在全国范围内进行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制度改革。改革的宗旨是建立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即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根据财政、企业和个人的承受能力,建立保障职工基本医疗需求的社会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的实质是改变以往国家和企业大包大揽的医疗制度,减轻国家和企业负担,增加职工个人自负比例,保障职工的基本医疗需求。[1]
二、中国医疗保障制度改革取得的成绩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医疗保障制度改革取得了一些进展,初步建立起社会统筹和个人帐户相结合的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并逐步形成包括社会基本医疗保险,补充医疗保险,社会医疗救助以及商业医疗保险多层次的医疗保障体系。2004年,国内共有医疗、预防、保健、监督等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近30万个,床位数达到327万张,(美国、印度、,,),卫生人员总数525万人,(美国、印度、,,)。此外,还有乡村医生和卫生员88万人。一个遍及城乡的卫生医疗服务网络基本建立起来,药品的生产能力基本能够满足国内民众的医疗卫生需要。初步建立了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制度,开展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试点。
全国基本建立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基本医疗保险、补充医疗保险、公费医疗和商业医疗保险等多种形式的城镇职工医疗保障体系。[2]
三、中国医疗保障制度改革存在的问题
在医疗保障制度改革的过程中,也暴露出一些严重问题,具体体现在医疗保障制度缺乏公平性、城乡医院出现两极分化、医疗费用居高不下三个方面。
(一)医疗保障制度缺乏公平性
中国的医疗保障制度建设是按城乡、所有制、就业状态来分别组织实施的,其具体表现就是现行医疗保障制度覆盖面太小,容易出现两极分化,导致公平性大大降低。在城镇地区,医疗保障制度所覆盖的人群大约有1亿人左右,不到全部城镇从业人员的50%;在农村地区,则仅有全部人口的10%左右。[3]城镇医保的目标人群只包括就业人员及符合条件的退休人员,将绝大部分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