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教师招聘考试
专业课教材
小 学 科 学教材教
法
目录
第一部分小学科学学科教学设计理论(3 22)
第二部分小学科学教材教法试题 (22 40)
第一部分 小学科学学科教学设计理论
一、科学课堂教学的流程及应注意的问题
(一)科学探究课的理解
1、科学探究课包括活动式、实验、小制作、观察、社会调查等十几种活动。
2、教学目标中所说的科学探究,就是科学家搞科学研究的一般模式,也要先有问题,再进行预测、制定研究方案,然后进行研究、分析,最后得出结论, 并进行公示(也就是教学时的汇报交流)。因此,小学科学教学也要引导学生像科学家搞科学研究一样,遵循这样的研究过程。
(二)科学探究课的七个特征(或步骤)
1、提出问题。2、猜想与假设,就是对结果的预测。3、制定实验方案。4、
进行实验活动。5、记录数据和现象,搜集整理材料。6、分析记录内容,得出结论。7、汇报交流。
(三)科学探究课七个特征教学时应注意的问题
1、七个特征不一定在每节课上都体现,要根据年级高低、知识内容不同,
灵活安排各环节。
2、使用这七个特征时要遵循的原则是,不能让学生从一开始学习科学就掌握好这一目标,而要等学生小学毕业后才形成这样的研究路子,为初中时学习物理、化学打好基础。如三年级可以不要求学生制定研究方案,口头能说出即可; 到了四五年级,在教师的引导下制定出教学方案;六年级的学生可自己独立设计实验方案。
3、科学探究的教学模式与“生本教育”、“洋思中学的教学模式”宗旨是相通的,都是培养学生独立学习、自主探究的精神。
4、要求教师认真研究教材,准确把握每节课的教学目标。遵守三个必须: 必须夯实双基,必须落实三位目标,必须完成教学任务,合理安排教学时间。
5、每节课前,教师都要通过看教材、研究教材和教师用书,把现成的目标理解成自己的知识,想好让学生掌握什么,培养什么能力,做哪些训练等。
(四)科学课堂如何落实三维目标
宗旨是根据不通的课型,各有侧重。如:
1、方案的设计。小组活动之前,教师要给学生一个情境,让学生提出问题, 再让学生猜想与假设。活动引入要简洁明了,不绕弯子,不摆花架子,很快引入新知识教学。活动的题目要向学生交代清楚,而且必须具体、难度小。如果问题难度较大,教师要进一步分解、提示,使难度降低,具体化也就是教师多提示。
(研究齿轮的作用)
2、小组合作时,分工要明确,并且定期更换,培养每个学生更方面的能力。
3、汇报交流环节。要体现的三维目标,如:基本知识的学习,培养学生总结分析的能力,培养学生语言表达的能力就是落实知识与技能这一目标;学生说自己是怎么研究的,遇到问题时采取了哪些措施就是落实过程与方法这一目标; 通过做比较、提建议、评价等落实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小组汇报人汇报的内容包括:
小组的实验是怎么做的,必要时再演示一遍。
小组发现的现象,得到的数据。要注意让学生以事实为依据,不可凭空捏造。
小组同学分析得到的结论,有哪些需要帮助的地方
二、小学科学教学设计的要求和基本原则
1、小学科学教学设计的要求
在新的课程改革中,小学科学教学设计的要求是:
、充分体现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是:
①促进全体学生的最佳发展;
②着眼学生基本素养的全面提高;
③引导学生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学习。
科学课程还要体现科学课程标准提出的六大基本理念。(科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科学课程的内容要满足社会和学生双方面的需要、科学课程应具有开放性。)
、整体把握教学活动的结构包括有:
①课程的目标结构决定教学的活动结构;
②整合教师、学生、教材与环境四个结构要素;
③实现学生学习方式、教材呈现方式、教学方式与师生互动方式的同步改革。
、突出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具体是:
①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协作的能力;
②让学生感受和理解知识产生与发展的过程;
③创设学生自主参与、探究发现、合作交流的教学情境。
、适应学生的学习心理和年龄特征要注意:
①认真研究学生的阶段特征与学习准备;
②考虑学习活动中情意与认知因素的统一;
③注意学生课程学习心理变化与教学事件的配合。
、辩证认识和处理课堂教学中的各种关系特别要处理好:
①教师与学生的关系。
教师应当成为学生学习的激励者、指导员和组织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课堂的主体。
②教师与课程的关系。
教师不仅是课程的执行者,而且是课程的开发者、建设者。
③书本知识与教学内容的关系。
教学内容不仅是书本知识,还要与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实践密切联系,要努力开发各种课程资源。
2、依据科学课程标准,教学设计要体现的基本原则是:
主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