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船用配套设备制造业税收管理指南
导语: 2009年初国家通过了船舶工业调整振兴规划,船舶工业正处在由大到强转变的关键时期。船舶配套行业作为船舶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将随着行业产能的扩大释放以及国产化装船率进一步提高,迎来广阔的发展空间,这对于巩固和提升我稳较快发展,具有重要战略意义。针对船用配套设备制造行业的特点,深入探究行业税收管理思路与办法,这是我市切实提升行业税收管理水平的必然要求。在市局统一领导部署下,经多次调研论证,现制订了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船用配套设备制造业税收管理指南。
一、船用配套设备制造业概述
(一)船用配套设备制造行业定义和归类
1、行业定义:船用配套设备制造业,是指生产制造船用主机、船用辅机、船舶电子仪器仪表、船载设备以及提供配套劳务的行业。
2、行业目录: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
3、国民经济行业代码:3754
(二)船用配套设备制造行业基本工艺流程
一般来说,按企业运营内容划分,船用配套设备制造业可以分为船舶配套劳务和船舶配套制造两部分,两者在具体的运营模式上有所异同。相同之处在于都与船舶建造企业保持彼此相依、紧密相连的关系,共同构成船舶建造产业链的关键环节。不同之处在于船舶配套劳务企业一般以提供纯劳务为主,一般无厂房、无大型设备,资产有限;船舶配套制造企业则有相对固定的人员、设备和完备的产供销体系,具备完整的工业生产企业的财务核算流程
。下面从这两方面分别展开进行说明。
1、工艺流程
配套劳务企业:一般以提供纯劳务为主,操作过程相对简单,主要是提供各种普涂、特涂、钢结构体焊接安装、船舶室内装饰、水电施工等。业务操作的技术含量不高,主要表现为劳务力密集的特点。
配套制造企业:由于配套产品繁多,规格多样,工艺流程也不尽相同,这里仅就靖江比较典型、产值较高的代表性产品进行说明。
例:
A、船用柴油机:合理选用材料—(马氏体耐热不锈钢、奥氏体耐热不锈钢、镍铬合金钢)—堆焊和轧制硬化工艺—平面及颈部仿形压制工艺—密封面角度处理—阀盘外圆过度圆角处理—柴油机供油系统控制—检测—成品
B、船用锚链:钢水降温冷却—方型钢坯轧制—方型钢坯—成型轧制设备—十字型钢坯—滚锻成型机滚压—连体无焊口锚链—分离设备分离—单体环节无焊口锚链成品
C、船用泵:毛坯下料—冷压—粗车内孔—粗车外圆—精车内孔—精车外圆—倒角—铣槽—抛磨—成品检验—入库
D、船用阀门:材料验证—锻造铸造—热处理—金加工—焊接—着色探伤—磷化—成品进厂验收—清洗—装配—压力试验—油漆—装箱—入库
2、常见产品或劳务
船舶主机:船用柴油机、船用锅炉等
船舶辅机:船用泵、船用气体压送机械、制冷装置、制淡装置等
船载设备:钢结构体、船舶舾装件、螺旋浆、舵设备、船用锚链、海洋系泊链、锚、船用窗系、舷梯、舱盖、船用阀门、配电控制设备、甲板敷料、液压吊、钢跳板、尼龙管夹、焊接材料、焊接设备等。
配套劳务:各种普涂、特涂、钢结构体焊接安装、船舶室内装饰、水电施工等。
(三)船用配套设备制造行业的特点
1、船用配套劳务企业
(1)人员流动性大。大多是外地人在本地注册的企业,一般依靠零时招募的临时工来从事生产,人员随着业务量的增减而变化,流动较为频繁。
(2)业务波动性大。近期以来,随着船舶企业订单的逐步减少,外包劳务的工作量很不稳定,企业间竞争非常激烈,业务波动较大。
(3)技术含量低。该类企业资产有限,一般无厂房、无设备,完全按照船厂或船东的要求提供简单劳务,对工人的技术要求较低,劳务一般呈现“苦、脏、累”的特征。
(4)抗风险能力差。企业准入门槛较低,不需要大的投入,企业主要利润来自于劳动力的价差,因此安全生产非常重要,一旦发生工伤事故,会对企业产生重大影响,企业走逃现象时有发生,自身的抗风险能力很差。
以上的特点,决定了船舶配套劳务企业在税收管理上一直处于难点的地位,如何以创新、巧妙的思维和方法进行风险管理,如何理清充分有效的行业管理办法
显得尤为必要。
2、船用配套制造企业
(1)产业链特征鲜明。配套设备制造企业的业务主要围绕船舶建造企业进行,产业集群特征鲜明。船舶建造企业的发展动向和市场决策,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和决定着配套设备制造企业的发展方向,在带动整个配套制造企业的发展上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就靖江来看,船用锚链、船用系泊链、船用柴油机、船用泵、船用阀门等典型配套产品已然具备了一定的生产规模,产业链特征将愈加明显。
(2)资金需求量大。船用配套设备属于高投入、高风险产品,从事配套设备制造的企业须具有完善的研发机构、完备的建造设施、丰富的建造经验以及雄厚的资金实力。由于近年来主要原材料钢板、钢材等原材料价格不断上升且波动性大。大量的流动资金要求行业生产者必须资金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