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第 29 卷第 9 期 经 济 地 理 ,No. 9
2009 年 9 月 ECONOMIC GEOGRAPHY Sept.,2009
文章编号:1000 - 8462(2009)09 - 1546 - 06
洱海流域城乡经济发展与洱海湖泊水环境保护的实证分析
柯高峰,丁烈云
(华中师范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中国湖北武汉 430079)
摘要:以云南大理市洱海及其流域为例,通过建立湖泊水质指标演变与流域人均 GDP 增长的计量模型,对环境库兹涅茨曲线(EKC)进行新的检验发现:基于时间序列数据的洱海水质指标与流域人均 GDP 的拟合曲线, 与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相比较呈现了不同特征和形状:既有经典的倒 U 型的曲线,也有 U 型、N 型和同步型的曲线。倒 U 型的曲线表明洱海治理措施的有效性;U 型、N 型和同步型的曲线表明湖泊面源污染和富营养化控制的复杂性,湖泊面源污染和富营养化控制需要寻求的新解决思路和多种措施的配合。在借鉴国外经验和国内有价值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本研究将有利于通过结构调整对面源污染从源头实施总量控制,推进“工程治污”与“结构控源”措施的优化与配合,辅助湖泊水环境的规划与管理及决策。关键词:城乡经济发展;洱海水质;EKC;面源污染;湖泊富营养化控制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A
1 EKC 假说及本文的研究
湖泊水环境与流域(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问题,更广义上是从环境与经济的关系探讨开始的。环境污染的日益严重和环境保护增加的成本,促使人们开始对环境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开始反思,并形成了“环境库兹涅茨曲线”(EKC)的理论假说[1- 2], 即在一个较长时期一个国家或区域的环境压力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呈现倒“U”形状。
EKC 假说的形成,为研究经济发展和环境的定量关系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分析工具。从 1991 年开始,西方众多环境经济学家运用 EKC 分析个别环境指标与人均收人、外贸和国家开放度等之间的关系,取得了较好的结果。实证研究还表明环境压力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还会出现其他情况: 同步关系、U 形关系和 N 形关系[3- 5]。
张晓在 1999 年首次运用 EKC 理论对中国宏观经济增长和主要污染物排放情况进行了比较分析和检验[6],此后 10 年来,基于 EKC 理论针对全国和省级行政区域环境经济数据的实证研究呈现了逐年递增的趋势,其中工业经济和城市经济发展与环境(工业和点源污染)的关系是学界研究的重点。近年,朱智洺 2004 年、雷玉桃 2007 年通过我国水
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分析,得出了我国的水环境库兹涅茨曲线还处在“倒 U 型”曲线的增函数上升阶段[7- 8]。周静、杨桂山 2007 年采用环境库兹涅茨曲线模型模拟了 1980—1996 年和 1997—2004 年工业废水排放量和人均 GDP 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未来江苏省工业废水排放趋向于在经历较短时间的上升后逐渐下降[9]。仇方道,顾云海等研究徐州市经济增长与工业废水排放量之间虽然存在较强的互动作用关系, 但并不是环境库兹涅茨曲线所表达的简单的倒“U”型关系[10]。
目前从流域角度,针对城乡经济发展与城市湖泊水质量演变(或面源污染)关系的定量研究还是空白。本文将运用大理州洱海流域 1996—2007 年的时间序列数据(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