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1
文档名称:

自然地理-自然地理学整理.doc

格式:doc   大小:1,149KB   页数:21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自然地理-自然地理学整理.doc

上传人:neryka98 2018/5/28 文件大小:1.12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自然地理-自然地理学整理.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第二章
1、矿物:
定义:天然形成的元素单质或化合物
硬度:抗御外来机械力的能力Ø
摩氏硬度(Mohs Hardness Scale) 1、滑石;2、石膏;3、方解石;4、萤石;5、磷灰石;6、正长石;7、石英;8、黄玉;9、刚玉;10、金刚石。
解理: 矿物在外力作用下,沿着一定的结晶方向破裂成一系列的光滑平面的性质。裂面——解理面。
解理的等级: 极完全解理(云母)
完全解理(方铅矿、方解石)
中等解理(辉石、斜长石)
不完全解理(磷灰石、绿柱石)
极不完全解理(石英) §
解理的方向性(待补充)
③矿物的分类及代表矿物
•分类依据:Ø矿物的化学成分Ø晶体结构
•五大类: Ø
a自然元素: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Ø
b硫化物及其类似化合物:§
简单硫化物:阴离子硫呈S2-方铅矿PbS
复硫化物(二硫化物)黄铁矿FeS2.
硫盐
c氧化物及氢氧化物大类: Ø
§氧化物:石英SiO2、刚玉 Al2O3、赤铁矿Fe2O3。§
氢氧化物:褐铁矿 FeO(OH)·nH2O
d含氧盐大类:
硅酸盐类–占地壳总重量的3/4 §
碳酸盐类–方解石CaCO3 –白云石CaMg(CO3)2 –孔雀石Cu2[CO3][OH]2 §
e卤化物大类:萤石CaF2 §石盐NaCl §钾盐KCl
④地球的圈层构造:外部圈层:水、生物、大气圈
内部圈层:地壳、地幔、地核
:
•岩石:自然形成的矿物集合体
•分类:岩浆岩Ø沉积岩变质岩
地壳含量:岩浆岩95% 沉积岩4%(占地表的70%~75%) 变质岩1% Ø
•岩浆作用:指岩浆的发育、运动直至固结成为岩浆岩的整个复杂地质作用过程
•风化作用:在地表环境作用下,岩石内部构造、结构、成分发生分解,整体坚固的岩石发生破裂,变成碎屑及其他矿物质的过程。
•变质作用:在地球内力作用下引起原岩的物理、化学环境发生变化,从而使原岩的化学成分、矿物组合、结构、构造等发生改变的作用。
•风化壳:风化产物残留原地覆盖于母岩表面构成的地壳的疏松表层。
•层理:沉积物在垂直方向上由于成分、颜色、结构的不同,而形成层状构造。
•片理:指岩石中矿物定向排列所显示的构造,包括板状构造、千枚构造、片状构造、片麻构造和条带状构造。
•岩浆岩的分类:
:岩浆喷出地表(喷出作用) 火山碎屑岩+熔岩
b侵入岩:
侵入作用:
:§岩浆因其高温而熔解围岩,将围岩改造为岩浆的一部分Ø
:§岩浆同化了围岩,原有岩浆的成分因而发生相应改变Ø
3..结晶分异作用:§在岩浆冷凝较慢的条件下,岩浆按矿物的熔点的高低分别结晶出不同矿物,从而按结晶的先后能形成不同的岩石§
——SiO2含量: §
酸性岩类
中性岩类
基性岩类
超基性岩类
>65%
65%~52%
52%~45%
<45%
Ø
•各类岩浆岩的代表性岩石:(当作表格看)
酸性中性基性超基性非晶
花岗岩类粗面岩类安山岩类玄武岩类橄榄岩类
喷出流纹岩粗面岩安山岩玄武岩形成环境差异
浅成侵入花岗斑岩正长斑岩闪长玢岩辉绿岩
深成侵入花岗岩正长岩闪长岩辉长岩橄榄岩全晶
浅色物质来源不同深色
多石英含量 少


•岩浆岩产状与结构、构造的关系: Ø
深成侵入:冷却、减压过程缓慢,晶体充分发育§
晶质结构,等粒,颗粒较粗或似斑状§
块状Ø
浅成侵入:冷却、减压过程较快, 晶体发育不充分§
晶质结构,斑状,颗粒较细或为隐晶质§
块状Ø
喷出:§ 冷却、减压过程快,晶体来不及发育§
隐晶质,少数为玻璃质,常有斑状。§
流动,气孔,杏仁,层状,球状
•火山的全球分布规律:分布带:环太平洋、洋中脊、阿尔卑斯—喜马拉雅、东非裂谷
•风化作用类型:物(温差、冰裂)化(溶解、水化、水解、氧化)生(生物物理、Ø生物化学)
•沉积岩的结构类型:
•沉积岩的构造特征
•代表性沉积矿物及代表性沉积岩
•变质作用主要类型
•变质作用的发生因素
•变质岩的结构、构造类型
变余构造: §岩石变质后,仍保留的原有岩石的构造特征Ø
变成构造:块状构造§斑点状构造
片理构造:指岩石中矿物定向排列所显示的构造
板状构造:片状构造片麻构造
条带状构造:
•代表性变质岩矿物及代表性变质岩
•板岩slate •千枚岩•片岩•片麻岩•石英岩•石灰岩
④三大类岩石的区别
成因:
•岩浆岩——岩浆冷却
•沉积岩——母岩风化à搬运à沉积à成岩
•变质岩——原岩经高温、高压变质à成岩
结构、构造:
•岩浆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