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浅析中西方“龙”文化内涵的异同
中国以及西方文化中对于龙这一概念的内涵有着不同的诠释,相关讨论也一直在进行。已经有许多文章从龙的形象本身、概念界定等角度出发,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分析。
一、形象与内涵描写
远古时期的中国各部落多存在着图腾崇拜,在发展过程中这些图腾不断交汇融合,龙的形象渐渐得以充实。龙图腾是中华民族重要的文化符号,中国人自称龙的传人,在封建社会,龙更是被视为天子的象征。
根据西方神话故事中的描述,龙面目狰狞而性情暴躁。从希腊神话开始,龙以强大、丑陋的形象出现。加之基督教的经典《圣经》中将恶魔撒旦描述为the Great Dragon,更使龙的邪恶形象深入人心,于是龙长久被视为黑暗的象征。
二、神话故事比较
(一)中国神话《柳毅传》
中国流传着许多关于龙的故事和传说,而唐人传奇小说《柳毅传》堪称其中代表。柳毅见义勇为并成功解救受困的龙女,龙女为了报答柳毅,被拒绝也依然等待,最终与柳毅结成夫妻。钱塘君迫切希望柳毅与侄女结成姻缘,但遭到拒绝后就及时道歉,不以权势压人。由此可见中国各种故事中的龙不仅拥有超凡的神力,更是兼备了多种优秀的品质。
(二)希腊神话
依据文本,我们找到8个带有龙形象的故事。在这8处中,龙的形象无一例外的是消极负面的。在卡德摩斯的故事中,毒龙的一切都是邪恶而令人害怕的,它眼睛喷火、身体粗糙而令人生厌,鲜明地显示了西方对于龙的普遍态度。
赫拉克勒斯的故事中,人们创作出一条极为丑陋的百头怪龙来看守长满了金苹果的果园。它走动时,一路上总会发出震耳欲聋的响声,那是因为它的一百张嘴发出一百种不同的声音。这条龙的父亲是百怪之父,它本身更是奇怪无比,充分显示了对于龙的消极情感。
而最开始的时候,西方龙也只是负责看守宝物的动物,它无所谓好坏,也并不具有神性。因此龙是代表了力量的光明与代表了防守的黑暗这两个矛盾的统一体,人们对它的态度应该无所谓褒贬。据传说,北欧的维京人比较崇拜龙,认为它拥有保护人们不受伤害的巨大力量,因此维京人出海的帆船上总有龙形装饰。
总体而言,在着重比较主流形象差异的同时,对于这种两面性的存在也不宜忽视。而且,随着各国交流的增加,中西方观念都受到了一定的影响,进而产生变化。下面,将为这种变化提供证据和说明。
四、文化内涵的发展变化
(一)中国龙
现代的中国人,思想中虽然仍然留存一种认知,即龙是一种类似神灵的存在,但是已经不再对龙一味地崇拜敬畏。因为我们能够更加科学地看待这种传统观念,并正确地把龙看作传统文化的一种标志性符号而非其他。同时,近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