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1
文档名称:

龙泉宝剑-.doc

格式:doc   大小:39KB   页数:11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龙泉宝剑-.doc

上传人:w447750 2018/5/28 文件大小:39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龙泉宝剑-.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龙泉铸剑工艺》
庙堂之上,它是皇帝御赐功臣的宝物,王公贵族们身份地位的象征、权力的化身;江湖之远,它是游侠行侠仗义的象征,文人墨客们游学天下必不可少的腰间配物。
2008年金秋十月,武侠小说泰斗金庸先生“龙泉问剑”,龙泉打造金庸笔下的24把名剑和7把***,馈赠金大侠,一时传为佳话。在金庸先生笔下,龙泉宝剑作为侠义的化身,不止一次出现在小说中。在其名作《笑傲江湖》中,对铸剑谷的描写,更让无数读者神往。
龙泉宝剑和铸剑谷,真的有金庸笔下那么神奇吗?作为中国第一名剑,龙泉宝剑又有着什么样的前生今世?
龙泉,位于浙江省西南部的浙、闽、赣交界处,境内层峦叠嶂,林海苍茫,以“浙南林海”著称。龙泉悠久而深厚的剑文化,已成为这座千年古城的根基和文脉。剑池湖、剑池亭、欧冶子将军庙等历史遗迹,龙渊街道、剑池路、剑川大道、宝剑园区等路名地名,无不向您诉说着这座城市的历史和今天。2500多年前欧冶子铸龙渊剑的传说,孕育了一代又一代的制剑匠师,形成了龙泉宝剑这一传统产业,从而也有了世代相传的龙泉宝剑锻制技艺。
据《越绝书》记载,春秋晚期,越国有一位杰出的铸剑大师名叫欧冶子,他曾为越王制造了五把价值连城的稀世宝剑。据说越王得到这五把宝剑后,胜战连连。欧冶子的名声传到楚国,楚王用珍宝作为礼物聘请欧冶子,请他为自己铸造宝剑。为寻访铸造铁剑的宝地,
欧冶子遍访江南名山大川,经江西、福建来到浙江龙泉境内,见城南秦溪山郁郁葱葱,山侧有湖数十亩,旁有井七口,排列如北斗之状,泉水甘寒清冽,又无鸡啼犬吠,环境幽静,甚宜铸剑。欧冶子在此经过千锤百炼,取湖水淬剑,又去深山寻来“亮石”磨砺,历经三年的呕心沥血,终于为楚昭王铸造了三把寒光闪耀、锋利无比的绝世宝剑,分别名为龙渊、泰阿、工布。
南宋何澹《龙泉县志》记载:“近境有剑池湖,世传欧冶子于此铸剑,其中一号龙渊”。此地因此取名龙渊,唐时,为避讳高祖李渊之名,改为龙泉。宝剑因产地为得名龙泉,龙泉因宝剑而名扬四海。
三国时曹操的儿子曹植,是建安时代有名的才子,他在一首诗中写道:“美玉生磐石,宝剑出龙渊。帝王临朝服,秉此威百蛮。”诗中的龙渊,即今之浙江龙泉。为什么龙泉自古出产宝剑?其实,欧冶子在龙泉铸宝剑的传说是有依据的,因为龙泉的确具备了最佳的铸剑条件。

春秋战国时期,江南长期处于吴越争霸的战争中,北方常用的矛、戈等兵器,在江南密布的山林和交错纵横的水道中,难以发挥全部作用。为利于在山地丛林中奔跃和近战,相对短小灵便的剑,则成为军队首选、步战第一兵器。
而龙泉的铁英,则是改变了中国兵器史的重要推动力,也是龙泉在世界兵器史上占重要地位的原因。从夏商周到春秋战国,军队武器的材质以青铜器为主。作为兵器,青铜的强度和韧性均存在不足,既不锋利,又容易折断,而且制作成本高昂。
欧冶子选择龙泉铸剑,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此处有“铁英”,即我们今天所说的铁矿石。此前,欧冶子为越王所铸的“湛庐、纯钧、胜邪、鱼肠和巨阙”五把名剑均为青铜材质。而在龙泉所铸造的龙渊剑,则是中国有史记载来的第一把铁制兵器。与青铜兵器相比,铁制兵器无论在强度、韧性还是锋利度上,均具有极大的优势。
对于名扬天下的龙泉宝剑来说,只有原材料的铁,还远远不够。
今天的我们已经无从得知,欧冶子是如何知道热处理奥妙的。我们只知道,他在长期的铸剑工程中,逐渐摸索出了热处理工艺。他选择龙泉的第二个原因就是寒泉:在没有制冷工艺的春秋时期,龙泉低温而富含矿物质的山泉水,成了欧冶子铸剑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热处理液。将加热到一定温度的宝剑原铁,在寒泉水中迅速冷却,并将泉水中的矿物质吸附到宝剑表面,从而大大提高宝剑的表面硬度和柔韧性。
成型的宝剑,需要磨出锋利的剑刃,这就要需要归功于龙泉“亮石”了,什么是亮石呢?亮石就是龙泉山石特产的一种上好磨石,用来砥砺刀剑,使锋刃锐利,寒光逼人。
在古人眼里,一把好剑,是日月山川精华孕育的结果。除了“铁英”、“寒泉”、“亮石”这三大特产,古龙泉地处越之边陲,山清水秀,远离尘嚣,环境优雅,是难得的一方铸剑净土。这吸引了欧冶子和他女儿、女婿——干将、莫邪等一大批知名铸剑师,在此开炉铸剑,造出一系列赫赫有名的***宝剑。
一个国家军事实力,与武器质量有很大的关系,在春秋战国的舞台上,以铁为原材料的龙泉宝剑,成了当时最为先进的武器,各路诸侯趋之若鹜。
后世的龙泉宝剑,更多地作为一种权利的象征、精神的寄托,而不是再是战场克敌制胜的武器,这一改变源自于于秦汉时期。秦始皇横扫六合统一中国后,南方战事减少,对剑的需求量大大降低。而马镫的出现,进一步削弱了剑的作用——马镫发明之前,所谓骑兵,不过是骑马到达交战地点后、再下马作战的兵种。大汉王朝在和匈奴的长期交战中,学会了匈奴人制造马镫的技术。从此,骑兵可以在马背上对敌展开攻击——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