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一、工程概况
下明桥至蒲岙公路改建工程起点K0+000接于下白线K3+520处,沿老路至终点K1+955,。。,、。全线路基土石方1951m3,填方722m3,挖方1179 m3,路基挡墙采用干砌石1073 m3。采用15cm水泥稳定碎石基层10900m2+18cm水泥砼面层9796m2。全线有桥2道均为老桥利用;涵洞有11道,其中圆管涵有10道,;钢筋砼盖板涵1道,。
(二)主要工程量
1、 挖方:1179m3
2、利用土填方:772 m3
3、干砌片石挡墙:1073m3
4、C15砼封顶: m3
5、15cm水泥稳定碎石基层:10900m2
6、18cm水泥砼面层:9796 m2
7、1-:
(三)地形气候条件
本路段沿线道路用地多为山地,农田及菜土,地形起伏较大。
--地处亚热带,气候温和湿润,四季分明。℃,最冷月(一月)℃,最热月(七月)℃。,4—6月降水集中,—245mm,全年雨日约158天。冬春多北风,夏季多南风,日照时数年均1726小时,积温5466
℃,无霜期长,℃。
本工程工期要求紧,工程量大,要求施工单位最大限度地投入设备,以满足工期要求。全线拆迁基本到位,施工便道通畅,个别地段铺碎石,并碾压构成施工便道。
(四)工程特点
1、地质条件:工程地段原为农田菜地、水田和山地,局部有鱼池,山地的树木及杂草未清除,部分民宅已拆除,表层为填土和耕植土,鱼池底为淤泥,-,清淤工作是本工程关键,与工程质量、进度、造价相关较大,地段土层呈台阶式起伏,地层结构较简单,分布较均匀,地下水位较高。
2、水文条件----市地处亚热带湿润气候区,年平均降雨量约1380mm,主要集中在3-6月,每年4-9月为汛期。工程正值雨季及河流汛期施工,给施工带来一定困难。
3、交通组织:工程为新建路段,施工中交通干扰系数较少,在局部地区搭设临时便道供附近居民通行即可。
4、工期紧,总工期为123天,2005年8月31日必须完工。施工中受雨季、拆迁等因素影响,同时受各管线施工影响,出现中期交叉工作复杂,后期任务大等不利情况,必须科学安排,合理调整工序,确保工程如质如期完成。
(五)采用的规范规程
1、《城市道路路基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CJJ44-91)
2、《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J041-89)
3、《沥青路面施工及验收规范》(GBJ92-96)
4、《公路改性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J036-98)
5、《市政道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CJJ1-90)
6、《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97)
7、《砼结构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04)
8、《城市绿化施工验收规范》
二、施工方案
(一)施工部署
1、管理目标:
质量目标:满足设计与工程质量验收标准,确保市政优良工程。
安全目标:严格按建设部颁发的《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BJ59-99)进行管理,组织施工,杜绝一切大小安全事故。
工期目标:采用分区平行流水交叉作业,网络优化组合,确保在8月31日前竣工。
文明施工及环境保护目标:按省建委颁发的《施工现场综合考评试行办法》管理,争创文明施工现场。
2、施工总体思路及工作面安排:
①因工程工期较紧,每工作面遵循“先下游后上游,先排水后道路,先主车道后混合车道”的施工原则。
②整体施工安排:
施工顺序安排:临时便道→清表清淤→路基土石方填筑→排水施工→支排水管施工→管线施工→基层→路面
3、工程由公司总承包,项目部具体实施。
4、施工准备
(1)施工现场准备
①组织先遣人员进行项目部及工程处的驻地建设。
②布置好临时工棚作为设备、材料堆放场地。
③对照工程设计图纸进行水系调查,或发现设计遗漏或不合理的排水或灌溉用水处理方案,立即以文字报告形式向业主、监理和设计院汇
报,并提出适当的处理办法或变更设计。
④搭设外电及布置供电线路。
⑤接入水源,布置供水线路。
⑥对现场的地质、地形进行调整核实。
⑦修通运输便道。
⑧混凝土搅拌站、料场的场地处理及设备安装。
⑨配备好计算机、复印机等办公设备。
(2)施工技术准备
①校核测量仪器,对全线进行导线点、水准点进行复核并根据需要进行加密、放线
②复核纵、横面,计算土方量,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土方调配。
③绘制与实际情况相符的施工图,编制实施施工组织设计。
④对技术人员及操作工人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