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2013年高考物理专题训练---选择题6(原子物理)
知识链接:
(一)原子结构和原子核
(1)α粒子散射实验的结果:绝大多数α粒子穿过金箔后,基本上仍沿原来的方向前进,但少数α粒子发生了较大角度偏转,极少数α粒子甚至被反弹回来.
(2)三个原子模型的对比
 
实验基础
结构差异
成功和局限
“枣糕”
模型
电子的发现
原子是一个球体,正电荷均匀分布在球内,电子镶嵌其中
解释了一些实验现象,但被一些新的实验现象所否定,无法说明α粒子散射实验
核式结
构模型
卢瑟福的α粒子散射实验
原子的中心有一个很小的核,全部正电荷和几乎全部质量集中在核里,电子在核外空间旋转
成功解释了α粒子散射实验,但与经典电磁理论有着深刻的矛盾,无法解释原子的稳定性,无法解释原子光谱的分立特征
玻尔
模型
氢原子光谱的研究
在核式结构模型基础上,引入量子观念
说明了原子稳定的原因,成功解释了氢原子光谱,但由于保留了过多的经典物理理论,在解释较复杂的原子光谱时,碰到了很大的困难
(1)玻尔理论
①轨道假设:电子绕核运动的轨道是不连续的,电子在这些轨道上绕核的转动是稳定的,不产生电磁辐射.
②能级假设:原子的能量是量子化的,,,其他的状态叫做激发态.
③跃迁假设:当电子从能量较高的定态轨道跃迁到能量较低的定态轨道时,会放出能量为hν的光子,这个光子的能量由前后两个能级的能量差决定,即hν=Em-En.
(2)氢原子的能级和轨道
①能级公式:En=E1(n=1,2,3,…),其中E1=- eV.
②半径公式:rn=n2r1(n=1,2,3,…),其中r1=×10-10 m.
(3)氢原子的能级图
如图所示为氢原子的能级图.
①能级图中的横线表示氢原子可能的能量状态——定态.
②横线左端的数字“1,2,3…”表示量子数,右端的数字“-,-,…”表示氢原子的能级.
③相邻横线间的距离,表示相邻的能量差,量子数越大,相邻的能量差越小.
④带箭头的竖线表示原子由较高能级向较低能级跃迁.
(1)原子核的组成
①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质子和中子统称核子.
②同位素: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的原子核,在元素周期表中处于同一位置,它们互称同位素.
(2)原子核的衰变
①天然放射现象:放射性元素自发地放出射线的现象.
②三种射线:α射线、β射线和γ射线.
③原子核的衰变:放射性元素的原子核放出射线,自发地转变成另一种新核.
④半衰期
:放射性元素每经过一段时间,就有一半的核发生衰变,这段时间叫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它表示放射性元素衰变的快慢.
:半衰期是由核本身因素决定的,.
(1)核力
①含义:原子核里的核子间存在互相作用的核力,核力把核子紧紧地束缚在核内,形成稳定的原子核.
②特点:
.
,作用距离只有10-15 m的数量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