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7
文档名称:

历史必修二.doc

格式:doc   大小:150KB   页数:17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历史必修二.doc

上传人:wzt520728 2018/5/29 文件大小:15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历史必修二.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必修二经济史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1)原始农业的产生:“刀耕火种”、“火耕”
(2)距今七八千年前:中国农业进入了“耜耕”或“石器锄耕”时代
(3)春秋战国时期:铁犁牛耕,中国古代农业的传统耕作方式形成。
汉代牛耕逐渐普及全国。东汉时出现了一牛挽犁代替耦犁,这种耕作方式便于牛耕普及。

(1)在原始社会,土地属于氏族公社所有。
(2)夏、商、西周时期,一切土地属于国家。国王把土地层层分封,受封者世代享用,但不得转让与买卖;同时要向国王交纳贡赋。庶民和奴隶在贵族封地上耕种,这种土地国有制度被称为“井田制”。
(3)春秋时期,由于生产力的发展,井田以外的荒地被大量开垦为私田。那时周室衰微,兼并战争频繁,土地转让关系进一步发展,井田制遭到破坏。
公元前594年,鲁国首先规定:不论公田、私田,都要按亩收税。这实际上承认了土地私有的合法性。
到战国时期,秦国的商鞅变法,废除井田制,以法律形式确立了封建土地私有制。这种封建土地所有制,在中国历史上一直延续了两千多年。
(4)以小农户个体经营为主的农业经营方式,是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1)小农经济:春秋战国时期,随着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以一家一户为单位的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逐步形成,农业和手工业相结合,生产主要是为了满足自家基本生活需要和交纳赋税,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是中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在中国封建社会占主导单位,是中国封建社会漫长延续的重要原因。
(2)特征:以家庭为生产、生活的基本单位,精耕细作;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自给自足。
(3)自然经济:曾经在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和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存在。生产目的不是为了满足市场交换需要,而是为了生产者个人或经济单位的需要的一种经济形式。

独立发展,自成体系;精耕细作;自给自足


、冶金和制瓷方面手工业生产的主要成就
(1)丝织: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养蚕缫丝织绸的国家。商朝出现了织机;西周斜纹提花织物;汉通过丝绸之路,外销丝绸;唐朝吸收了波斯的织法和图案风格;宋朝织锦吸收了花鸟画中的写实风格,图案生动活泼。明清时苏州、杭州是著名的丝织业中心,缎成为清朝丝织品的代表。
(2)冶金:①商周时期青铜铸造业进入了繁荣时期,出现二里头青铜器、司母戊鼎、四羊方尊、三星堆青铜礼器等精美青铜器。②东汉杜诗发明水力鼓风冶铁工具——水排。两汉的高炉炼铁和炒钢技术;③南北朝发明灌钢法,技术和产量在16世纪以前一直领先世界。
(3)制瓷:中国是瓷器的故乡。①东汉:瓷器生产技术成熟,烧制出青瓷。②北朝:烧制出白瓷。③
唐代:制瓷形成南青北白两大系统。③宋代:五大名窑:汝、定、钧、官、哥。④明清时期:青花瓷(明宣德年间的是珍品)、彩瓷、珐琅彩(清朝)。江西的景德镇是瓷都。

①官营手工业发达。例:冶金业成就领先世界;②民间手工业经营艰难。例:黄道婆在棉纺织业的贡献;③享誉世界。例:“丝国”、“丝绸之路”、“瓷器大国”。


(1)商朝人以善于经商著称;
(2)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商业繁荣。官府控制商业的局面被打破,商人的社会地位提高,各地出现了许多商品市场和拥有雄厚资产的大商人。
(3)秦汉以来,推行重农抑商政策,商业发展艰难。
(4)秦汉至隋唐,商人受时间、地点的限制,商业总体水平不高。
(5)隋唐时期农业、手工艺发展,社会环境稳定,大运河开通,经济重心南移,有利于商品流通。柜坊、飞钱相继问世。
(6)两宋商品经济空前繁荣,四川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
(7)元朝交通发达,有利于商品繁荣。
(8)明清出现地域性的商人群体叫“商帮”。人数最多、实力最强的是徽商和晋商。
2.“市”的变迁与城市的发展
(1)主要的商业城市
①商业城市:长安、洛阳、开封、临安、大都等著名商业城市;经济中心南移后,隋唐黄河流域的长安、洛阳;长江流域的扬州、成都(“扬一益二”)等成为繁华的大都会。
(2)“市”的形成与发展
北宋为转折点
宋前:①县治以上设市②有严格的地域限制,市坊分开③有严格的时间限制④官府直接管理贸易。
宋后:①宋朝市与坊的界限被打破②时间限制也被打破③官府不再直接管理商业④城郊和乡村的“草市”普遍。

我国商业兴起较早。中国古代商业是在历代政府的重农抑商政策的压制下,取得发展和繁荣的;到宋元时期空前繁荣;国内贸易和对外贸易全面繁荣;类似于银行的柜坊、类似于汇票的飞钱和纸币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