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0
文档名称:

关于南京的诗句.doc

格式:doc   大小:121KB   页数:30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关于南京的诗句.doc

上传人:文库旗舰店 2018/5/29 文件大小:121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关于南京的诗句.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年代】:唐
【作者】:杜甫
【题目】:进艇
【内容】:
南京久客耕南亩,北望伤神坐北窗。
昼引老妻乘小艇,晴看稚子浴清江。
俱飞蛱蝶元相逐,并蒂芙蓉本自双。
茗饮蔗浆携所有,瓷罂无谢玉为缸。
公元1949年4月,毛泽东以一代伟人磅礴的气势,挥就了一首宏伟而深沉的诗篇——《》,吹响了一统中华的胜利号角: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诗词中的南京,韵味无穷。
年代】:唐
【作者】:杜甫
【题目】:梅雨
【内容】:
南京西浦道,四月熟黄梅。
湛湛长江去,冥冥细雨来。
茅茨疏易湿,云雾密难开。
竟日蛟龙喜,盘涡与岸回。
【年代】:唐
【作者】:李白
【题目】:上皇西巡南京歌十首
【内容】:
胡尘轻拂建章台,圣主西巡蜀道来。
剑壁门高五千尺,石为楼阁九天开。
九天开出一成都,万户千门入画图。
草树云山如锦绣,秦川得及此间无。
华阳春树号新丰,行入新都若旧宫。
柳色未饶秦地绿,花光不减上阳红。
谁道君王行路难,六龙西幸万人欢。
地转锦江成渭水,天回玉垒作长安。
万国同风共一时,锦江何谢曲江池。
石镜更明天上月,后宫亲得照蛾眉。
濯锦清江万里流,云帆龙舸下扬州。
北地虽夸上林苑,南京还有散花楼。
锦水东流绕锦城,星桥北挂象天星。
四海此中朝圣主,峨眉山下列仙庭。
秦开蜀道置金牛,汉水元通星汉流。
天子一行遗圣迹,锦城长作帝王州。
水绿天青不起尘,风光和暖胜三秦。
万国烟花随玉辇,西来添作锦江春。
剑阁重关蜀北门,上皇归马若云屯。
少帝长安开紫极,双悬日月照乾坤。
【年代】:唐
【作者】:杨夔
【题目】:寄当阳袁皓明府
【内容】:
高人为县在南京,竹绕琴堂水绕城。
地古既资携酒兴,务闲偏长看山情。
松轩待月僧同坐,药圃寻花鹤伴行。
百里甚堪留惠爱,莫教空说鲁恭名。
【年代】:唐
【作者】:郑巢
【题目】:送人南游
【内容】:
南京路悄然,欹石漱流泉。
远寺寒云外,扬帆暑雨前。
雁行回晓岫,蜃色上湖田。
更想清吟处,多同隐者眠。
入朝曲
江南佳丽地,金陵帝王州。
逶迤带绿水,迢递起朱楼。
飞甍夹驰道,垂杨荫御沟。
凝笳翼高盖,叠鼓送华辀。
献纳云台表,功名良可收。
登金陵凤凰台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刘禹锡写《金陵五题》,其中《石头城》和《乌衣巷》影响最大。
石头城乌衣巷
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杜牧也在金陵留下名篇。他的《泊秦淮》写道:
烟笼寒水月笼纱,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诗中凄迷的景色与淡淡的哀愁,得到了和谐的统一。
另一首《江南春》绝句描写了南朝佛寺之盛: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大杂烩]» 南京诗词情话
过了南北朝时期, 就是隋了. 大约是因为北方统治者害怕南方有这么一个隔着天险长江的据点, 就故意打压南京. 从此隋唐两代南京就荒废了,? 隋唐时期江南取而代之的就是扬州了(当然扬州在地理上是江北), 扬州兴而金陵没, 从下面杜牧这首诗就可以看出: 杜牧路过南京,“厌江南之寂寞,思扬州之欢娱”,所以怀念旧游老友韩绰,因而写下了‘青山隐隐水迢迢, 秋尽江南草未凋. 二十四桥明月夜, 玉人何处教吹箫’. 所以唐代的诗人到了南京, 多数只有伤怀吊古的份了.
比如杜牧的这首泊秦淮,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玉树后庭花是南朝时陈后主作的一首词, 大约被人谱了曲, 然后就变成了靡靡之音, 亡国之曲. 很奇怪, 救国的歌曲大家都听过, 比如义勇军进行曲, 大刀曲等等, 亡国的歌曲谁有听过是什么样子的么? 估计是地球人都没听过的天籁之音吧. 自从这首泊秦淮之后, 秦淮河的确也在明清的时候重新焕起靡靡生机, 即使是‘十年一觉扬州梦, 赢得青楼薄幸名’的牧杜, 如果生在明清, 也一定会‘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 不会说什么“厌江南之寂寞,思扬州之欢娱”, 而是不爱扬州名妓改爱南京美女了吧.
杜牧的这首江南春倒是欢快一些的,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南朝有一个姓萧的皇帝喜欢出家, 一共出了三次家, 每次都是大臣从寺里面把他赎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