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概说一、新阶层的出现
他们有的直接参与政治活动,担任卿相之职;有的虽一度出仕,但以授徒讲学、著书立说为主;有的则终身为“处士”、客卿。
他们以从感性经验中抽象升华出理性原则为己务,其活动富有高层次的思想文化特色。
后代习惯尊称他们为诸子。
诸子百家:由于先秦诸子代表的阶级和阶层、接触的实践范围、接受的思想文化影响均不相同,因而就形成了不同的思想观点和理论体系,发展成不同的派别系统。号称“九流十家”
儒家、道家、阴阳家、法家、名家、墨家、杂家、农家、小说家、纵横家
诸子散文:先秦各个学派的议论、说理文章。在内容性质上属于思想学术范畴,但从其形式表达和语言文字运用的角度看,则属于散文作品。
二、诸子散文发展的三个阶段
体裁
时代
特点
代表著作
语录体
春秋至战录,无完整篇章
《论语》
论辩体
战国中期
未完全摆脱语录体的影响,仍以对话为主。但篇幅扩大,论题集中,开始向长篇议论方向发展,专题论文初步形成。
《孟子》《庄子》
专题论文
战国后期
形成了结构完整的论说文体制。
《荀子》、《韩非子》
老子图,法常作,(日)冈山县立美术馆藏,图中的老子招风耳、秃头、张巨口,鼻毛直挂唇边,形貌虽“丑”,却又奇绝脱俗。
老君岩
姓李,名耳,字聃,号伯阳,春秋后期楚国人,曾任“周守藏之史”,与孔子同时而年长于孔子,为道家学派的创始人,作《老子》(又称《道德经》、《老子五千文》)。
一、以“道”为核心
25:“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42:“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老子》思想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