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
文档名称:

新形势下家庭教育中存在问题及对策.doc

格式:doc   页数: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新形势下家庭教育中存在问题及对策.doc

上传人:164922429 2015/6/4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新形势下家庭教育中存在问题及对策.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新形势下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郭玉玲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不同的家庭形态、不同的教养态度、不同的对子女的期望值,特别是不同的家长素质,对于形成孩子最初的人格、体格和智慧以至孩子一生的成长都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家庭教育既是摇篮教育,也是终身教育。家庭教育因其特殊的地位和影响,在我们的大教育系统工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教育好下一代,关系到家庭的美满幸福,更关系到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前途。每位家长都期望孩子能成“龙”、成“凤”,将来成为各行各业的有用之才。现在的年轻父母,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大都能跟上步伐,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做出贡献,但是不知道如何更好地进行家庭教育。
一、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过份溺爱,一切以孩子为中心。“爱子乃人之天性。”爱是一种伟大的力量。孩子感受到爱的情感时,就会得到精神上满足,从而产生向上的动力。爱又是开启孩子心灵的钥匙。但是爱不得法,对孩子过份溺爱, 孩子的一切需求,家长都竭力予以满足,一切以孩子为中心,长此以往,使孩子变得孤傲、冷漠、自私或者怯懦。孩子***之后不能吃苦,意志薄弱,经不起任何挫折,独立生活困难,人际关系紧张,遇到问题束手无策。
(二)期望值过高。很多家长自己小时候成长环境不好,有遗憾、期望力图通过孩子予以"补偿”,通过孩子来实现自己未能实现的理想。不管孩子有没有天赋、有没有兴趣,逼迫孩子在课余学英语、钢琴、绘画、舞蹈等各种技能, 相当一部分家长通过强权向孩子施压要求孩子“博学”、“争优”,一方面是为孩子的将来着想,另一方面却是为了满足自己的自尊--孩子越优秀,越能证明自己教子有方,比别的家长强。为了满足心理期待,甚至是虚荣心,混淆孩子心理上的“可学”潜能与教育学上的“应学”能力之间的本质差异,盲目的选择一些打着科学旗号的各类“速成培训”、“培养计划”,结果往往弄巧成拙。
(三)重智轻德。不少家长错误地认为,智育是孩子成才的唯一通道。为了孩子能考高分,不惜花重金请老师补课,购买大量的参考书****题集。考了高分父母眉开眼笑,给予各种奖励;成绩考不好便会受到各种责罚。同时事事都替孩子包办。有许多孩子上了高中,自己的衣物都不会洗,家长也不让他们做。许多家长把本该孩子承担的责任一概揽到自己身上。他们亲手把一条重要的原则“孩子是家庭的成员,应该尽一份义务”埋葬掉了。其实孩子学****除了智力因素以外,还有许多非智力因素,如意志、品质、性格、毅力等。
(四)由失望而暴力。家长对孩子的暴力大多是在溺爱之后、失望之余的一种恨铁不成钢的过激行为。家长认为“棍棒下出孝子”、“孩子不打不成才”。这种情况在文化层次不高和失和的家庭中比较多见。有些父母性情粗暴,当孩子成绩不好,行为不对时,不是帮助孩子查找原因,而是以自己的心情、好恶作为是非标准,采取打骂的“暴力教育”方式,从拳打脚踢开始,发展到棒棍相加。有些家长把夫妻矛盾酿制的不良情绪反复发泄到孩子身上,使孩子身心受到摧残。
(五)过份托教。现代生活高效率,快节奏,使得很多事业型的家长特别是一些经商的家长,苦于事业与家庭不能两全,而采取委托的方法,把孩子托付给亲戚、保姆、朋友、老师或爷爷奶奶,把本该属于自己的教育责任也同时托付给了别人。这种行为给孩子造成了心理缺憾和早期教育的缺失。
(六)宽严不一。家长教育孩子的态度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