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9
文档名称:

2014自考4729大学语文考试重点整理.doc

格式:doc   大小:168KB   页数:29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2014自考4729大学语文考试重点整理.doc

上传人:1557281760 2018/5/29 文件大小:168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2014自考4729大学语文考试重点整理.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寡人之于国也
1、孟子学派:儒家学派(政治核心:仁政,反对暴政及兼并战争)
2、主张:1)倡导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 2)施仁政行王道; 3)反对暴政及兼并战争;
4)提倡发展农业林渔业; 5)重视教育。
三、扫除字词句段的理解障碍(通译)
四、语言知识解释:焉:于是、凶:灾荒、加:更、或:有人、直:仅,只、是:这,此、走:逃跑、胜:尽、谨:谨慎,认真、申:重复,一再、黎民:老百姓、检:约束,制止、发:开仓放粮以赈救饥民、斯:这样
五、《寡人之于国也》阅读
1、中心旨意:阐述民本的王道理想
2、论说的线索:民何以才能够加多
3、文章的结构层次:
提出疑问(“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分析原因(“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比喻:“五十步笑百步”梁惠王自以为对国家尽心了,实际上跟其他君王本质一样喜好战争,百姓自然不会增多。)
解决措施(“斯天下之民至焉”)
(排比:重视发展农林渔业;发展教育;施行仁政——增强雄辩气势)
4、重点分析三段:
1)“不违农时”一段中要点:
“王道之始“的标志:养生丧死无憾治国思想:民本思想修辞手法:排比
论证方法:归纳论证;演绎论证
2)“五亩之宅”一段中要点:
中心句: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治国思想:民本思想修辞手法:排比
层次:A、发展桑蚕(解决穿衣问题) B、发展家禽养殖(解决吃肉问题)
C、发展农业(解决粮食问题) D、发展教育(重视教育)
3)“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殍而不知发”一段中要点: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殍而不知发”修辞:对比。作用:反映统治阶级腐化奢靡的生活和下层百姓生灵涂炭的阶级对立现象。
“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的修辞:比喻。揭露统治阶级把“涂有饿殍”归罪于年成不好的错误观点。
本段的道理:劝告梁惠王端正态度、实行王道,不要把暴政恶果转嫁到年成不好。
六、写作特色:抑扬兼施、循序善诱的说理方法。(先易后难,层层推进)
要点: 1本文的主题思想:孟子的王道理想和实行王道的根本措施,体现以民为本、实行王道的治国思想。
2提出“民贵君轻”观点的是战国时孟子
3《寡人之于国也》论说线索:民何以才能够加多
秋水
一、切入:举出众所周知的寓言故事引申的成语:
二、知人论世:庄子时代:战国时宋国人学派:道家学派。与老子并称为“老庄”
主张:顺应自然,提倡无为而无不为。
承认事物相对性,否认事物存在差别反对战争、揭露统治阶级的残暴和虚伪
4、《庄子》共33篇、内7 外15 杂11。多采用寓言形式,富有浪漫色彩。
三、扫除字词句段的障碍(通译) 四、语言知识:字词句段
五、《秋水》阅读
(一)整体感知
1、中心论点及其意义:
宇宙无限,人的认识有限。人的认识受时间、空间和后天教育限制。
意义:启示人们不能囿于个人有限的见闻而自我满足,应该不断学****不断开阔视野,不断前进。
2、本文运用的论证发:例证法;类比法;对比法
3、本文运用的修辞手法:比喻、排比、对偶、反问
4、全文以寓言形式说理。
(二)分析文本重点段落
1、秋水时至----望洋向若而叹描述两种景象及其关系:秋水与海水两种景象。对比关系。
两种景象暗示的哲学道理:宇宙无限,人的认识有限。
说理的特点:寓言说理,把抽象的哲理化为具体的形象,富有浪漫主义色彩。
2、“北海若曰——束于教也”
主旨:人的认识要受到各方面的制约,所以人的认识是有限的。
三层次: A、井蛙受到空间的限制(有时会挖苦他人说是“井底之蛙”是和意思,如你在深圳知道北京的正宗北京烤鸭店的具体位置吗)
B、夏虫受到时间的限制(冬天夏虫在冬眠,非活动时期
C、人受到后天教育的限制(人非天才
本段运用的修辞手法:比喻——化抽象为具体,说理形象;排比——层次清晰有气势。
本段论证的方法:比较中的类比
3、“计四海之在天地之间——不似毫末之在马体乎”
主旨:宇宙无限,人的生存空间有限,所以人的认识有限。
运用的三种论证方法: 对比法:大与小、无限与有限来彰显主旨。
例证法:对宇宙无限,人的生存空间来说,“四海之在天地、中国之在海内、人卒九州”是例证法
类比法:对宇宙无限,人的认识有限来说“壘空之在大泽乎、不似稊米之在大仓、毫末之在于马体”是类比法
运用的两种修辞手法: A、排比:三个问句
B、层递:从“天地”到“四海”再到“中国”再到“万物”再到“人”
4“五帝之所连——不似尔向之自多于水乎”
议论的大意:庄子认为儒家学说认识有限,伯夷仲尼的博学之名完全是自夸。
其根据:宇宙无限,人的认识是有限的。
论证法:例证法(如陈******受贿这个观点:举例证明,邱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