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浅谈初中语文学习方法的指导
根据初中语文学科的特点,在贯彻一般学习程序的过程,可按不同的程序环节对学生进行具体的学法指导。
一、预习环节中的学法指导。
预习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中学生感知具体知识材料的第一步。语文的预习,主要是指学习对有关语文知识或短文的阅读和思索。要取得较好的预习效果,就要提出明确的预习目标和进行具体的学法指导。
所谓明确的预习目标是指:(1)明确预习(阅读)的内容;(2)明确对内容应达到的把握程度。目标的明确可以避免预习时的盲目性。可以引导学生沿着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认识规律去进行学习,也有利于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所谓具体的学法指导是指:(1)指导学生运用何种学习方法完成预习目标;(2)指导学生在具体操作过程中要注意些什么,避免些什么,要提高哪方面的技能。以初中记叙文为例,预习时的具体学法指导则体现在:1.、指导学生借助字典。词典来解决字、词障碍。2、指导学生在预习阅读中运用圈点读书法加深对有关知识的认识。3、指导学生运用写预的方法对有关知识加以归纳、整理。学生对某一种具体学法的掌握,要经过一个长期的训练过程。学生对某一种具体学法掌握的熟练程序,体现了学生学习技能的高低。
二、听课环节中的学法指导
听课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关键环节,也是学生直接获取知识的重要渠道,学生的学习与成年人的自学、学者的治学所不同的重要区别就在于听课这一点上,学生听课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后几个学习环节的效果。注意力集中是保障听课质量的前提。听的本质是人对语言的感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以声语言作信息载体,通过朗读、提问、分析等多种教学手段,把有关的知识概念传达给学生;学生则通过对语言信号中的有关信息进行感知、体会、分析、理解达到对知识概念的识记和掌握。可见、听课的过程不仅仅是“听”的过程,还是包括、听、看、思、写的多种行为能力的运动过程。听课的目的在于听懂。听懂的关键在于会听,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对学生进行如下几方面听课法的指导和训练。
1、通过对教师语言因素的分析,指导学生学会在听中抓要点,抓重点。
教师在课堂上要借助有声语言来传授知识,有声语言不仅有语气、语调、还有节奏和重音,几乎所有的教师在强调知识重点时,都会采用加重语气、提高语调、放慢节奏和加重重点词语读音的讲话方式。教师的这种做法,本身就是在提醒学生注意。指导学生抓住教师授课语言的特点及其规律性,有利于训练学生运用有意注意,集中注意力去抓住听课的重点,提高学习效率。2、指导学生加强听课的目的性,学会带着问题听课,在听中求解。
在预习的基础上,学生的听课一般应达到三种效应。第一是完成对预习内容的再认识,从而达到加深印象,加强理解和增强记忆的效应。第二是完成对预习中存疑内容的释疑,从而达到提高认识,释疑解惑的效应。第三是完成对学生所学知识的把握贯通,从而达到感悟、自得的效应。在这三个层次中,释疑解惑的层次是至关重要的一环。孔子说:“不愤不启”,孟子说、困于心,恒于虑,而后作”,都是在讲人对解除思维障碍的迫切心理。指导学生带着问题听课,既包括学生自身的释疑求解需要,也包括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巧妙设疑,调动学生积极思维。这两种因素在教学过程中交替发挥作用,就会在进行思维训练的过程中使学生提高听课的效率。
3、指导学生在听中动笔,变“只听不记”为“听记结合”初中生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