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2011年高考说明解读
令千万考生及家长瞩目的2011《高考说明》业已出炉,按照校领导指示,日前我们教科室组织了六安一中高三一线的各科部分优秀教师认真研究了2011《高考说明》,并带来了他们深入独特的解读,希望对广大师生有所启迪。
    他们是高级教师:解正宝、王绍锋、李梅、姚新潮、刘杰、何传如、杨明国、熊宗成、聂勇。
     据参加过安徽高考说明修订及评分细则制定的特级教师、教科室主任杨永明老师建议,广大师生目前最重要的任务不是埋头拉车,而是抬头看路。希望广大师生抓紧全面研究考纲、仔细吃透考纲、真正把握考纲。尤其要了解各科的整体框架,特别注意今年的微调动态,并根据自身的情况及时调整复习迎考策略,努力提高第三轮复习应考的效率。在最后两个月里,大家只要方向对头,每天都是机会,每天都能创造奇迹,每天都能改变自己。这也是我校2011高考再创辉煌的重要途径。
    希望广大师生认真阅读这批稿件,从中汲取所需的知识。
 
教科室 
数学
注重基础   突出重点   提升能力
六安一中    高级教师   王绍锋
2011年的安徽省高考数学《考试说明》公布于世,通过与去年考纲的对比分析,笔者认为今年安徽考试说明的主基调是“总体稳定,局部微调,逐步完善,日趋科学”,因而基本对策也应是注重基础,突出重点,提升能力。
一、 总体感觉
2011年安徽考试说明基本内容未变,仍包括考试性质、考试内容、考试要求、考试形式、题型示例部分,与去年比较,只删除了个别考点,题型示例部分做了调整。由此可见,2011年高考命题仍坚持稳定发展,坚持对基础的考查既全面又突出重点,坚持对数学思想方法、数学能力考查的基本原则未变,应该说这既符合安徽省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实验的实际情况,又要有利于推动新课程课堂教学的改革,有利于实现中学生综合数学素养的提高。
二、 变化情况
 与2010年比较: 文科数学,只是作了一处变动,在考试范围中删减了的“会用二分法求方程的近似解”;理科数学,在考试内容和范围中删减了“理解超几何分布及其导出过程,并能进行简单的应用”这一要求;文理科对必修3中的“几何概型”都没有提及,这一情况也比较少见;另外文理科也都没有增加新的考试内容。
在题型示例部分增加一段文字说明,
“为了更好地理解考试内容和要求,特编制下列题型示例(题型示例由近年高考试题组成)供参考,所列样题力求体现试题的各种题型及难度,它与考试时试题的题序、考查内容、难度没有对应关系。”这也提示我们可以从样题中感受到高考试题的题型及难度,感受到命题者的命题思路和意图,非常值得广大师生去思考、研究。
根据考试要求、题型示例和安徽省近几年的实际情况,可以预见的是文科试题的难度不会太大,理科试题稳中求变,变中创新,突出提升能力。
三、 备考建议
1 、明确考点,突出重点:在考试说明中一一列出考试内容的考点,师生都需要认真的梳理一遍,查缺补漏;函数与导数、三角函数、向量、概率与统计、数列与不等式、直线与平面、直线与圆锥曲线等内容仍然是重点,当然也是我们复习备考的重点。
    2、回归课本,补缺补差:要抽一点的时间,回归课本,特别是文科考生更要吃透课本上的例题、习题,全面、系统地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以不变应万变;从另一方面说,课本的例题、习题、材料是命题者的最基本、也是最直接的素材,每年的都有高考题可以在课本中直接找到影子。
3、新增内容,创新考查:安徽似乎每年都会考查新的新增内容,比如2010年考查了大家都不太认可的条件概率,到今年还有哪些没有考查?线性相关、独立性检验还是参数方程?在向量应用方面的考查有没有新的突破?例如考试说明中提到的:用向量方法去角推导两角差的余弦公式;用向量方法证明有关直线和平面位置关系的一些定理(包括三垂线定理);新课标强调的探究如何考查?在立体几何中点的位置、解析几何中定点、定值的探究等都是值得注意的部分。
4、错题研究,规范解题:答错题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有审题不细、不严出错;有稿纸凌乱,计算出错;做卷时常有学生只看看画画,自认为会做,没能认真做下去,到考试时不是做不下去,就是解题不规范丢分,等等问题都需要有一个正确的态度,在老师的指导下,在最后的综合训练中,通过认真答题才能解决好。
笔者认为
“题海无边,考纲是岸。”2011年安徽省数学考试说明已正式刊发,目前已发行到广大高三师生手中,笔者建议在高考前夕,广大师生及家长,要认真逐项研究2011年考试说明相关要求以及试题样式,从中洞悉命题考查的原则和依据,掌握解题方法和思路,把握考查的主导方向,及时补差补缺,切实提升自己应试的“底气”,以真正做到以不变应万变,争取以最佳的状态取得优异的成绩
语文
平稳  务实  创新
六安一中  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