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5
文档名称:

中药学论文大黄.doc

格式:doc   大小:104KB   页数:5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中药学论文大黄.doc

上传人:zxwziyou9 2018/5/30 文件大小:104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中药学论文大黄.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大黄对慢性肾功能不全的影响
【摘要】
目的:观察大黄对慢性肾功能不全大鼠肾功能及肾组织TGF-β1和smad7表达的影响。
方法:采用腺嘌呤法建立大鼠慢性肾功能不全模型,治疗组予以大黄(4 g/kg/d)灌胃。治疗4 周后,检测各组大鼠的24 小时尿蛋白定量、肾功能,通过组织学及蛋白印记观察肾组织TGF-β1和smad7的表达。
结果:治疗组大鼠的24h尿蛋白定量、肾功能明显增加(P<),而治疗组大鼠24 h尿蛋白定量、肾功能较非治疗组减少(P<)。非治疗组大鼠肾组织TGF-β1、smad7表达较正常组明显增加(P<)。
结论:大黄可降低慢性肾功能不全大鼠24 小时尿蛋白、肾功能水平,抑制肾组织TGF-β1和smad7表达。大黄对慢性肾功能不全的保护机制可能与降低肾脏TGF-β1和smad7表达有关。
【关键词】大黄慢性肾功能不全腺嘌呤转化生长因子-β1 smad
【大黄的基本信息】
1综述
本品为蓼科植物掌叶大黄Rheum palmatum L.、唐古特大黄Rheum tanguticum Maxim. ex officinale 。秋末茎叶枯萎或次春发芽前采挖,除去细根,刮去外皮,切瓣或段,绳穿成串干燥或直接干燥。
2性状
本品呈类圆柱形、圆锥形、卵圆形或不规则块状,长3~17cm,直径3~10cm。除尽外皮者表面黄棕色至红棕色,有的可见类白色网状纹理及星点(异型维管束)散在,残留的外皮棕褐色,多具绳孔及粗皱纹。质坚实,有的中心稍松软,断面淡红棕色或黄棕色,显颗粒性;根茎髓部宽广,有星点环列或散在;根木部发达,具放射状纹理,成层环明显,无星点。气清香,味苦而微涩,嚼之粘牙,有砂粒感。
3药效作用

泻下作用:作用表现:一般在服药后6~10小时排出稀便。泻下有效成分:认为主要是番泻甙类。泻下作用机理:番泻甙在肠道细菌酶的作用下分解产生大黄酸蒽***,大黄酸蒽***可刺激大肠粘膜,使肠蠕动增加而泻下。另外还可抑制肠细胞膜上Na+、K+—ATP酶,阻碍Na+转运,使肠内渗透压升高,保留大量水分,促进肠蠕动而泻下。利胆、保肝。促进胰液分泌、抑制胰酶活性。抗胃及十二指肠溃疡。

止血作用:特点:作用确切、见效快。止血有效成分:α-儿茶素、没食子酸。止血作用机理:促进血小板的粘附和聚集功能;增加血小板数和纤维蛋白原含大黄量;降低抗凝血酶Ⅲ活性;使受伤局部的血管收缩。降血脂:降低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极低密度脂蛋白及过氧化脂质。

抗病原微生物作用:抗菌谱:敏感的细菌有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淋病球菌、白喉杆菌、伤寒杆菌、痢疾杆菌等。敏感的病毒有流感病毒、孤儿病毒、乙肝病毒、脊髓灰质炎病毒等。其他敏感微生物有阿米巴原虫、***滴虫、血吸虫及钩端螺旋体等。抗菌有效成分:大黄酸、大黄素、芦荟大黄素。抗菌作用机理:影响叶酸的酶系统;抑制细菌核酸和蛋白质合成;抑制细菌生物氧化酶系统;诱生干扰素。抗炎、解热作用。免疫调节:蒽醌衍生物可抑制非特异性免疫功能。抗衰老抗氧化作用,国内外越来越多学者证明,大黄所含鞣质有很好的抗氧化作用。
4用药禁忌

凡表证未罢,血虚气弱,脾胃虚寒,无实热、积滞、瘀结,以及胎前、产后,均应慎服。如用本品泻下通便,煎服时应后下,或用沸开水泡汁,否则药效会减弱。服用大黄后,其色素会从小便或汗腺中排泄,故小便、汗液可以出现黄色。此外,大黄哺乳妇女服用后,婴儿吮食乳汁,可能引起腹泻,因此授乳妇女不宜服用。由于本品又能活血行瘀,故妇女胎前产后及月经期间也必须慎用。

大黄除可引起胃肠道反应外,曾有报道2例老年患者因长期服用(2年)大黄苏打片,每日15-21片,引起严重的缺铁性贫血,血红蛋白下降到5-,当减少用药量并补充铁等维生素C后恢复正常。通过炭末在肠道内转运时间和排泄时间研究以及肠道内水分测定等证明,大黄作用部位在大肠,是一种大肠性致泻剂,而铁主要在大肠中吸收,认为导缺致铁的原因可能为,大黄导泻作用干扰了铁的吸收;大黄鞣酸可能与Fe结合成不溶性复合物,妨碍了吸收;苏打中和了胃酸;干扰了铁与维生素C螯合,妨碍了铁的吸收。还有报道1例哮喘病人服大黄苏打4片后,出现皮肤痒疹、红斑,哮喘加重,经斑贴试验证实为大黄致敏。
【检测】
1材料
湖北产中药材大黄。腺嘌呤。兔抗TGF-β1、Smad7抗体;En Vision免疫组化试剂盒;BCA试剂盒。
2动物分组和模型建立
雄性SD大鼠60 只,7 周龄,体重190±20 g。适应性饲养1 周,随机分为正常组20 只和腺嘌呤组40只。腺嘌呤组每日腺嘌呤300 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