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婚丧嫁娶对联
对联基本常识对联,亦称“楹联”,常称“对子”、“门联”、“门对”,它是中华民族独有的文学艺术形式,是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的重要载体,有很高的文学艺术的应用价值和欣赏价值。
一、对联的效用对联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用途,从古到今,人们在新春佳节、婚丧嫁娶、乔迁住宅、庆贺祝寿等庆典活动中,都要张贴对联,宣柒气氛。对联,从它的应用价值来说,有着特有的功能和作用。对联像号角,催人振奋;像清洗剂,净化人的心灵;像美妙的歌舞,创造吉祥的气氛;像诗歌图画,吸引人们欣赏;像情感的黏合剂,化解人与人之间的矛盾,增进友谊,启迪智慧;像警钟、利箭,抨击黑暗,抑恶扬善。例如,辛亥革命时期湖南的黄兴,在武昌起义一周年的纪念会上,奋笔直书:百折不回,十七次铁血精神,始有去年今日;一笔勾尽,四千年帝王历史,才成民主共和。这是歌颂辛亥革命的佳联,至今还传为美谈。又如在教师节期间,有人写道:做红烛为后代点燃智慧烈火,化甘露浇桃李催放理想鲜花。显然这是尊师重教,赞扬师德师风的对联。20**年春联欢晚会,为喧柒盛世迎春的热闹气氛,安排了新春对联专题节目,以各个省市的特色为题,进行联对,如吉林与辽宁贯对:吉林:车轮飞转东西南北追风去辽宁:钢水奔腾春夏秋冬入眼来河北:万里长城山海关龙头为首河南:独门绝技少林寺天不无双北京:三海九门京华迎奥运上海:一江两岸世博靓申城这些对联寓意深远,同时为当年的春晚添姿添色。再如在抑恶扬善,扶正劫邪方面,也有其独特的功能,如北宋时期的奸臣秦桧墓前有这样一联: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奸臣人从宋后
羞为桧我到坟前愧姓秦这些对联能使人们爱憎分明,伸张正义,贬斥邪恶,弘扬美德。
总之,对联这种文学艺术的表现形式,其作用体现在方方面面,在喧柒气氛,传播智慧,陶冶心灵都有其独特的功能。
二、对联的结构及张贴方法(1)对联的结构一般由上联、下联和横批三个部分构成。上联是出句;下联是对句,横批与上、下联紧密相连,高度概括,集中体现上、下联的思想。比如有两幅对联:遍地牛羊六畜旺自力更生创千秋伟业满山花果四季香励精图治开万代宏基横幅是:春光明媚横幅是:奋发图强(2)对联的张贴。张贴对联的口诀是:“人朝门立,右手为上,左手为下”。意指对联的出句(上联)贴在人的右手边,即门的左边;对联的对句(下联)贴在人的左手边,即门的右边。因为古代文体行文是竖排,是从右至左行文的。现代文体是横排,是从左至右行文,对联是竖写,要遵循古代文体的规则,所以要右至左张贴。
三、对联的基本规则对联的基本规则,或基本法则,基本要求,概括地说,是八个字:“对仗工整,平仄协调。”(1)对仗工整。对仗工整的要求是四点:
一是上下联的字数相等。一幅对联出句字数的多少没有统一的规定,可以是三字句、四字句、五字、六字、七字,甚至几十个字都可以,但两边的字数必须相等,决不能一多一少,否则就不叫对联。
二是两边的词性相对。即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量词对量词、介词对介词、。
三是两边的句式结构相同。如主谓桔构式、动宾结构式、复句结构式等,上下联的句式结构必须相同,不能更改。如有一对联:人生不
满君今满世人难逢我竟逢这是一位年逢百岁的老人写的一幅对联,从字数来讲,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