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
文档名称:

新产品失败原因分析.doc

格式:doc   大小:25KB   页数: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新产品失败原因分析.doc

上传人:170486494 2018/6/1 文件大小:25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新产品失败原因分析.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新产品失败原因分析
“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就如托尔斯泰在其巨著《安娜•卡列尼娜》中提到的一样,对于企业来说,成功的产品都有相似之处,失败的产品各有各的缺陷。
市场中不乏因一款新产品推出而博得市场厚爱,自此奠定江湖地位、称雄武林的公司。但不幸的是,失败的公司远多于喝庆功酒的公司。有数据表明,新产品的失败率在40%到90%之间,视品类不同而有所不同。有些品类高达90%,情况较好的新品失败率也在40%以上,而且多年以来这个数字没有太大改观。除此之外,47%的市场先行者都以失败告终。也就是说,以失败告终将很可能,至少近一半可能,是那些推出新品类公司的结局。
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这是做企业家基本的魄力。那么怎样尽量避免成为这不幸的一半呢?一项关于产品失败原因的调查显示,市场分析不足占产品失败原因的32%;产品设计缺失导致的失败占26%;成本超出预估成为产品失败的第三大杀手,占选票的16%;另外8%认为是竞争者反应太强烈而导致的失败。其它原因还包括时效不对、自己的行销努力不足等。
前车之覆,后车之鉴。本文将结合典型案例展开阐述。
产品突变引发消费者抗拒
上世纪八十年代可口可乐公司一度面临着竞争失利的境地,市场销量被曾经远远甩在后面的百事可乐超越。而且另一种含糖可乐健怡可乐的市场份额也不断攀升,直接危胁可口可乐市场地位。经过消费者测试,可口可乐公司将这一切主要归因于对手采用了更甜的配方。
1985年可口可乐公司终于痛下决心,仿效竞争对手,更改这个“错误”,推出配方更甜的新可乐,并在随后几天停止传统可口可乐的生产,以防两种产品的自相残杀。
谁承想,这一行为却激怒了买不到传统可口可乐的消费者。新可乐一时成了众矢之的、短命产品,遭到消费者一致抵制。可口可乐公司不得不改弦更张,恢复原来产品的生产。
事实上,可口可乐公司在推新可乐之前也经过上万次的各类消费者测试,然后才依据有理有据的测试结果,推出以为可以迎合消费者口味的新可乐。然而种种科学测试,却单单忽视了消费者对于可口可乐公众认知的调查和分析。成立于世纪早期的可口可乐某种程度上已成为美国的象征,是美国人民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如同空气那样不易察觉却又不可缺少。单单因迎合口味而断然停止生产传统可口可乐,如同冒然切断某种精神依托,粗鲁而简单,消费者的愤怒可想而知。

虽然新可乐成了市场分析不足的牺牲品,然而最终的结局却是极富喜剧色彩的。传统可口可乐因祸得福,通过短暂的失去,消费者更加意识到传统可口可乐对他们生活以及精神两方面的重要性。消费者与可口可乐的感情纽带由此更为牢固和深厚。难怪事后有人怀疑这是可口可乐公司蓄意策划的营销事件!
然而并非所有的公司都如可口可乐那般幸运。麦当劳也曾于上世纪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