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
文档名称:

感悟沧桑巨变(1课时).doc

格式:doc   大小:36KB   页数: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感悟沧桑巨变(1课时).doc

上传人:pppccc8 2018/6/1 文件大小:36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感悟沧桑巨变(1课时).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综合探究二感悟沧桑巨变(1课时)
教学设计思想
1、教材分析
本课时是第二单元的感悟篇、升华篇。在了解了文明起源的物质基础(重点突出物质文明)、文明起源的政治特征(重点突出政治文明)、文明起源的文化特征(重点突出精神文明)之后,感悟人类文明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旨在通过陕西蓝田人家园今昔的巨大变化,探讨人类活动与环境变迁之间的关系;结合地理学中地图的使用,让学生自己展开调查,通过寻找身边类似的变化加深对主题的理解,起到举一反三的作用,在活动中进一步认识人地关系;在“文明的反思”中让学生展开讨论自己身边的变化,何时发生了这种变化?变化的原因是什么?结果怎样?一系列的问题设置已经从最初讲述蓝田人生活环境的变化推广到身边的任何一种变化,进而达到课标“列举环境变化的实例,说明历史上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这一目标要求;通过对有关格言的分析,辩证认识人地关系,形成正确的人地观。


2、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举例说明自然环境因素对历史进程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古代人类遗址环境变迁的调查,学会利用书籍、网络、媒体等各种渠道收集相关资料,客观评价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结合自己所掌握的知识以及调查的经验,辩证分析历史上有关人地关系的言论。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蓝田人家园今昔盛衰的感悟,辩证认识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之间的互动,树立环保意识与公民责任感,形成正确的人地观。
3、教学重点与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说明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教学难点:体会人类对人地关系认识不断深化的过程
4、教学方法:调查法、讨论法
5、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每个学生或学****小组课外收集有关反映“沧桑巨变”这一主题的文明遗址或者地区的情况。
教师准备:班级分组,每组6人左右;查找相关资料,并制作多媒体课件。
二、学与教的过程
(新课导入)
[提问]同学们知道“象”字的甲骨文怎么写吗?
[展示]
[提问]现在甲骨文里留下的10万多篇基本上都破解了,但有个比较奇怪的现象,里面没有“冰”字,而且更重要的是在甲骨文里面有七个地方提到了“象”。这是为什么呢?
[承转]原来历史上的气候环境与现在是不一样的。让我们把目光看的更远,在100万年至50万年前,在今天的陕西省蓝田县境内生活着一群古人类,我们称之为蓝田人。
(新课教学)
[提问]观察图2-38,完成填空,为什么当时的蓝田人选择在这块土地上繁衍生息呢?
项目
远古时期
森林
河流
动物
植物
(教师简要介绍关中地区)
[总结]关中地区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人类理想的栖息之地。
[提问]
关中平原上的西安,古称长安,西安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先后有周、秦、汉、隋、唐等10多个朝代在这里定都。然而“隋唐对于长安多有修建,但唐代后期由于关中地区的经济衰退,漕运困难,多就食东都洛阳,长安城的地位开始下降。唐朝以后,中国统一王朝的都城明显地向东迁移。

为什么唐朝以后,中国统一王朝不再建都于今西安一带?
[小结]
项目
远古时期
现在状况
森林
河流
动物
植物
人类依赖和利用优越的自然环境,创造和发展了灿烂的文明,但同时过度的开发,破坏了自然环境,又导致了文明的衰落。从人类历史的变迁过程深入思考这个问题,是我们每个现代公民的责任。
[承转]人类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