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国家考古遗址公园规划设计初探——以两城镇考古遗址公园为例8041
国家考古遗址公园规划设计初探
[1]
??以两城镇考古遗址公园为例
骆畅曹珊李蕊芳【摘要】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是近两年来新兴的一种规划类型, 它是指以重要考古遗址及其背景环境为主体,
[2]
具有科研、教育、游憩等功能, 在考古遗址保护和展示方面具有全国性示范意义的特定公共空间。是考古遗址的
保护与展示结合公园规划设计的综合规划类型。国家相关主管部门出台了《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管理办法(试行) 》
《国家考古遗址公园评定细则(试行) 》,但目前在实际工作中对于考古遗址公园规划设计的探讨与研究尚且较为
缺乏。本文首先解读了考古遗址公园概念,同时分析和研究了国内外考古遗址公园的实际案例,在城市规划专业
背景下对于考古遗址公园的规划设计模式进行了初步探讨, 按照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研究方法, 在系统总结
国外大遗址保护利用经验和我国考古遗址公园发展历程的基础上,以两城镇考古遗址公园为例,归纳和总
结出对于考古遗址公园这一新兴类型案例的规划与设计方法。
【关键词】考古遗址公园; 两城镇遗址;规划设计;保护; 展示1 . 解读考古遗址公园
. 中国考古遗址公园的发展历程
考古公园的发展在我国已发展多年, 早在 80 年代北京就开始兴建考古遗址公园,其中
包括圆明园遗址公园、皇城根遗址公园、明城墙遗址公园等。随着更多考古遗址保护和展示
工作的不断出现, 近 5 年来, 国家文物局发布了相关的政策和文件, 明确了国家考古遗址公
园的这一概念, 并清晰体现了这一概念的酝酿和发展历程。为促进考古遗址保护、展示与利
用, 规范考古遗址公园的管理, 有效发挥其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国家文物局根据《中
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 在2009 年制定了《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管理办法(试行)》,
正式提出了国家考古遗址公园这一概念。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是指“以重要考古遗址及其背景
环境为主体, 具有科研、教育、游憩等功能, 在考古遗址保护和展示方面具有全国性示范意
[3]义的特定公共间。”考古遗址公园具有其特殊性, 考古遗址公园应该具有对于考古遗址的
保护与展示功能, 同时可以作为面向大众开放的公共空间提供游览、休憩等功能的综合场所。考古遗址公园是进一步促使了保护与展示走向整合, 也是未来我国解决考古遗址保护与展示
问题的有力途径和发展方向。
2. 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的基本情况
中国现有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的保护和展示
表 1 首批 12 家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总体规划编制情况
省份名称规划编制单位编制完成时间
北京周口店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 2006 年
圆明园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2000 年 03 月
吉林高句丽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吉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2003 年
陕西秦始皇陵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秦始皇帝陵博物院 2003 年
汉阳陵国家考古遗址公园陕西省古迹遗址保护工程技术在编
研究中心
大明宫国家考古遗址公园西安建筑科技大学、陕西省古 2008 年 05 月
迹遗址保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河南殷墟国家考古遗址公园西北大学 2003 年 06 月
隋唐洛阳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 2010 年 10 月
江苏无锡鸿山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 2010 年 05 月
浙江良渚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德国 SOL 联合事务所、杭州市 2009 年 12 月
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四川三星堆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清华大学文化遗产保护研究所在编
金沙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清华大学文化遗产保护研究所 2005 年 03 月
(金沙遗址博物馆) 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
首批 12 家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的保护和展示办法,对于考古遗址公园的建设起到了良好
的表率作用,有一定参考价值。
1983 年, 圆明园被确立为遗址公园, 成为我国最早设立的遗址公园。而后, 为了改善
[4]
圆明园遗址的保护状况, 有关单位先后组织编制了《圆明园遗址公园规划》, 以及考古发
掘、山形水系修复、建筑遗址保护等专项规划;分别采用城市规划手段和分专业细化研究。2001 ~2004 年间, 圆明园内首次进行了较大规模的考古发掘, 揭示出许多令人惊叹的宏伟
建筑基址和精美的建筑构件。
1987 年, 秦始皇陵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2002 年, 《秦始皇陵保护规划》开展,
调整秦陵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 从而有效地保护秦始皇陵及其环境风貌, 减缓自然因素
造成的损伤, 制止人为破坏, 保持遗址的真实性和完整性。2003 年, 国家文物部门批准《秦
始皇陵遗址公园》规划, 将秦始皇陵保护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