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
文档名称:

永康“秤王”.doc

格式:doc   大小:103KB   页数: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永康“秤王”.doc

上传人:资料分享 2018/6/1 文件大小:103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永康“秤王”.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永康“秤王”

江南。连日阴雨,让人打不起精神来。应广火像往常一样早早地起床,每月初三和初八,是芝英镇赶集的日子,儿子把做好的木杆秤装好,准备跟着父亲到集市上去卖。
集市里熙熙攘攘,熟识的乡邻会停下来和老人聊上几句,夸夸他做的秤还是那么讲究。不管最后生意是否成交,应广火都会很开心,对他来说,能卖掉几杆秤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大家还识得他的手艺,那一瞬间,“秤王”昔日的辉煌又回来了。
60年前,17岁的应广火在家族一位长辈的门下学做钉秤,虽是“门第生”,也得跟其他人一样三年打杂,三年学徒,三年跟铺。九年后自立门户,从此开始了他的做秤生涯。师傅过世后,他因手艺精湛而被同行称为“秤王”。
镇上做秤的人家很多,但随着电子秤的普及,木杆秤渐渐不再是生活的必需品,昔日一起做秤的匠人们大多转了行,开始经营更赚钱的营生。这些年,儿女们觉得他年岁大了,也都劝他该歇歇了,可摆弄着这些做秤的工具,就像看着陪伴自己走过青春岁月的老伙计一样,他还是放不下。
他不相信祖辈相传的手艺会没了未来,好在也等来了“第二春”。永康是个富庶之地,生意人多,这几年,走南闯北、见多识广的老板们发掘了钉秤的收藏价值,这让应广火的好手艺有了用武之地。镇上做口杯生意的应老板十年来陆陆续续收藏了应广火做的4杆秤,秤杆的材料都是非常名贵的木料,价格高不说,还很难寻。找应广火做秤,不能签合约,时间长短全凭
“秤王”自己把握,手艺人得学会先静下心来,不能急躁。除了收藏应广火的秤,应老板还琢磨着把他手工制秤的过程做成光盘保留下来,毕竟会这门手艺的人越来越少了。
做秤的小作坊就在自家楼上,南方气候溽热,做秤常常要坐上几个小时,竹条编的椅子缝隙很宽,便于通风。应广火戴上老花镜,用缝衣针做成的手工钻在磨好的秤杆上刻秤花。
做秤的名堂很多,刨杆、下料、打眼、校秤、量步、锥星等,共有十三四道工序。民间有个说法叫“五匠合成一个秤师傅”,说的就是做秤是一门需要掌握“全活”的手艺。磨秤杆是木匠活,做秤钩和钮兜是铁匠和铜匠活,制秤毫是麻匠的手艺,最关键的刻秤花,也就是锥星,则需要金匠的精准。
不管在什么年代,秤花的制作都是考量一个匠人技艺是否纯熟的标准。应广火先把画好的秤花印在秤杆上,然后拿着铅笔样的小钻,根据花样的走势,钻出一个个间距细密的小洞,连缀起来就有了“荷仙姑”的模样。接下来就是金丝镶嵌了,这是最考验手艺的环节,材料贵是一方面,最紧要的是把细细的金丝准确地插进小孔,再用刀片平滑着切断它,留下一个个的星点,然后用小锤轻轻敲实,这个动作要重复几百次。而要在光滑的弧状杆面上完成如此精致的手工活儿,没有三五十年的功力是做不到的。
应广火做的秤花无比考究,而且还增添了许多装饰意义。做秤这么多年,光他自己设计的秤花就有几十种,水浒、八仙、三国、十二生肖,惟妙惟肖,这些花样可都是他的传家宝。
一枚秤花做好了,应广火摘下老花镜,用手摩挲着秤花,金丝在深褚色的秤面上闪烁着,星点的光晕有着妥帖的精巧,他的神情里有点满足。
为了拍摄刻秤花的细节,同行的摄影师要求应广火再做个镶嵌金丝的动作,他又拿起了桌子上的钻头。一旁站着的儿子大概怕他累了,就小声提醒他,不用真的做,摆个姿势就好了。没想到,他突然发火,冲着儿子大声地嚷了起来。应广火生气了,他认为儿子说他老了,做不动了。应广火设计制作的秤花的纸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