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2
文档名称:

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38765.doc

格式:doc   页数:32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38765.doc

上传人:cdsqbyl 2015/6/5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38765.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全文)
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根据《国务院关于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的批复》(国函〔2010〕38号),现将《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印发你们,并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长江三角洲地区区位条件优越,自然禀赋优良,经济基础雄厚,体制比较完善,城镇体系完整,科教文化发达,一体化发展基础较好,是我国综合实力最强的区域,具有高起点上加快发展的优势和机遇。要认真领会国务院的批复精神,把《规划》实施作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贯彻区域发展总体战略的重要举措,把扩大内需与经济增长、社会建设、民生改善和提高开放水平结合起来,推动发展方式根本性转变,为促进全国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发挥更大作用。
二、请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人民政府做好《规划》的组织实施工作,认真落实《规划》提出的各项任务。要加强组织领导,制定实施方案,完善工作机制,落实工作责任。要在国家有关部门的指导下,按照《规划》确定的功能定位和发展重点,做好区域内相关规划的修编调整,抓紧推进相关工作。要充分发挥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合作协调机制的作用,建立健全泛长江三角洲地区合作机制,协调解决《规划》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重大问题。要进一步加强与其他地区的紧密合作,促进生产要素跨地区自由流动,实现人口和产业有序转移。
三、请国务院有关部门结合各自职能分工,加强对《规划》实施的指导,研究制定贯彻落实《规划》的具体措施,在专项规划编制、项目安排、体制创新等方面给予积极支持。要加强部门之间的沟通协调,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促进长江三角洲地区加快发展。
四、我委将按照国务院的批复精神,加强对《规划》实施情况的跟踪分析和督促检查,加强《规划》与国家总体规划和相关专项规划的衔接,会同两省一市人民政府做好《规划》实施情况的评估工作,及时向国务院报告实施情况。
附件: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
国家发展改革委
二○一○年六月七日
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
二○一〇年五月
目录
前言...............................3
一、发展基础与背景......................................4
(一)优势条件.........................................4
(二)机遇和挑战............................................5
二、战略定位与发展目标........................................6
(一)指导思想..................................6
(二)战略定位....................................6
(三)发展目标.........................................7
三、区域布局与协调发展..........................................8
(一)优化总体布局.......................................8
(二)推动区域协调发展.........................................10
四、城镇发展与城乡统筹...........................................10
(一)完善和提升各类城市功能............................10
(二)优化城镇人口布局.......................................14
(三)推进城乡一体化.........................................14
五、产业发展与布局...............................................15
(一)优先发展现代服务业.........................................15
(二)做强做优先进制造业...........................................16
(三)加快发展新兴产业.............................................19
(四)巩固提升传统产业................................................20
六、自主创新与创新型区域建设.................................21
(一)建设区域创新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