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教材分析及处理
、作用:我说课的篇目是《爱莲说》,它是初中语文新教材第二册第六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该单元是古诗文单元,它与前后几册教材中的文言文单元连成一线,以落实义务教育承担的文学教育任务。《爱莲说》是古代散文名篇,又安排在单元之尾,是巩固前面提学知识的重要一环,又是教师贯彻“由教到不教”的关键所在。
:《爱莲说》是宋代哲学家周敦颐写的一篇托物言志的名文,他以具有高尚的品格的“莲”自比,委婉地批判了当时趋炎附势,追求宝贵的世风,表明了自己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态度,直到今天仍有其借鉴意义。
:根据新大纲要求,结合学生实际及本文特点,我确定教学目的要求如下:
(1)基础知识目标:理解民赋予莲的高洁品质,体会托物言志的写法及正衬、反衬的作用。
(2)基本能力目标:理解关键词的含义,培养学生听、说、读、写和自学互动能力,达到熟能成诵。
(3)思想教育目标:从莲的高洁品格体会积极的人生态度,并联系澳门回归的区旗、区徽上的莲花主体图案,进行德育教育。
:
根据教学新大纲对初中阶段文言教学的要求:规定古文的比例不少于30%,并且规定了古诗文背诵的篇目,强调了对传统文化的学习,特别是古诗文的诵读,同时贯彻“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确定教学重点为:指导学生熟读成诵,并理解托物言志的写法,辨析莲花与君子的相似之处,教学难点为:理解运用“菊”和“牡丹”正衬和反衬的作用。
二、教法学法的运用
:
从教学对象看,初二学生属于学龄中期,理性分析能力弱,但感性认识及模仿能力强。因此教学中注意因材施教,由浅入深,“高视角、低起点”,以各种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
根据素质教育的要求,及从学情出发,本课教学思路如下:突破传统文言教学由教师逐字逐句串讲的模式,注意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用多媒体手段突破重难点,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贯彻“学本论”的方针。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1)电教导课,情景结合的教学方法。
(2)充分运用多媒体手段(电脑、投影、录音),增强感性认识,把握教学重点的方法。
(3)引用美术的色块对比,化难为易,分化学习难点的教学方法。
:
(1)以形成性练习指导圈点、批注、勾画的预习方法。
(2)指导议读质颖、交际互动,当堂成诵的学习方法。
(3)设计、拼贴莲花图,培养动手动脑能力的学习方法。
(1、本文可读性强,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把诵读作为本课教学的最重要环节,训练学生对文言文的语感,逐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并达到熟读成诵。2、指导学生在诵读过程中,要有意识地培养和切实掌握诵读文言文的三种方法:一是“疏解文意的读法”,旨在初步读懂文章,领会文章中词语、句、段的含义,要求读得通顺,语音正确,不读破句;二是“谁究文理的读法”,旨在读出词语、句、段间的逻辑停顿和逻辑重音,恰当地表达文脉的贯通和层次,要求读得流畅,语气、重音、停顿和速度得当;三是“品味意境的读法”,旨在读出文章的意味和情趣,要求读得铿锵悦耳,抑扬顿挫,声情并茂。)
三、教学程序设计
(一)形成性练习检查预习
。
。(以上预习内容课前完成,初一学生接触的文言文不多,从常见的文言字词及句式入手,积累必要的文言文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