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初产妇临产时的心理状态及护理措施
作者:马瑞林
单位:甘肃临夏,临夏州妇幼保健院
【关键词】初产妇;心理状态;护理
妊娠分娩是妇女一生中所经历的一个特殊的生理过程,在此期间,妇女因为生理上及社会角色的变化,相应产生一些心理上的变化,尤以临产前的变化为著,而临产时产妇的心理状态及正确护理对产妇顺利分娩,产后母体恢复及母乳喂养的成功均有一定的影响。随着产科学的发展,精神心理因素对产程的影响已受到重视。认为分娩虽然是生理现象,但对于产妇却是一种持久而强烈的应激源。分娩应激即可产生生理上的应激,同时也可以产生精神心理上的应激。产妇精神心理因素能够影响机体内部的平衡、适应力和健康。本文就初产妇临产时的心理状态及相应的护理措施作一简要的分析概述。
1 心理状态
待产期
恐惧心理初产妇通常自怀孕到分娩要经过一段较长的时间,在这段时间里,她们经常从同事、同学、亲朋好友及书本等处接受到有关妊娠、分娩的信息,在这些信息当中,来自周围人的信息最具权威性,因为这些是她们的经验之谈,而这些人往往将个人的经历加以渲染、夸大,由于受到这些不良信息的影响,大多数初产妇到临产时对即将面临的分娩这一必然过程产生一种无法抗拒的恐惧感,常常感到害怕、恐惧和紧张,加之对医院环境不熟悉,更加重了这种感觉。部分年龄较大者认为自己年龄偏大会难产,而一些高危孕妇(巨大儿、骨盆畸形等)需手术结束分娩者,因为对手术不了解,惧怕麻药会对胎儿及个人产生不良影响,另有部分初产妇因对胎儿性别的企盼(多见于独生子或纯女户家庭)以及惧怕胎儿畸形等,导致初产妇产生紧张、恐惧心理。
焦虑、不安心理一般来讲,产妇入院后都希望尽快分娩,早日出院,但因个体差异,胎位、胎儿大小、精神紧张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有相当一部分初产妇到预产期时无临产征象,这时,这些孕妇就会认为到期不分娩是一种异常现象,从而产生一些不必要的心理负担,如担心胎儿是否有问题,自己分娩是否会不正常等。还有部分经济困难者,害怕不及时分娩会增加经济负担,因而产生紧张、焦虑、不安等复杂心理。
临产期
烦躁心理临产时初产妇因剧烈阵痛,觉得这段时间漫长无边,而疼痛却有增无减,尤其是进入待产室后,身边无家人陪伴,产妇易出现烦躁不安的心理,表现为大喊大叫、哭闹,不由自主的寒战、出冷汗等,容易产生不安全感。
怨恨心理有少部分初产妇因难以忍受临产时的剧烈疼痛,而将这种疼痛怪罪于腹中的胎儿,企盼能尽快处理掉胎儿或期望医护人员或家属能采取有效措施制止或缓解这种疼痛,当这种愿望一旦无法实现,则会认为家人及医护人员对她痛苦视之无睹,对她漠不关心,而产生怨恨心理。
分娩期
害羞心理分娩期因产妇此时宫口已开全,疼痛感稍有缓解,但是因抬头下降,肛门坠胀感明显,产生便意,此时需要用腹压和肛提肌的力量,但是产妇往往因为惧怕大便(害羞)而不敢用全力,导致产程延长。
无助心理经过第一产程较长时间的疼痛,到第二产程时,助产人员要求产妇配合尽可能地向下屏气,但是由于产妇体力消耗过大,体能补充不足而出现疲乏无力,不能很好地配合,有时受到助产人员的呵斥或责备等,产妇往往会有筋疲力尽的感觉,产生孤独无助,心有余而力不足的心理。
2 护理措施
待产期首先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