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
文档名称:

测试人员都清楚自己的客户是谁吗.doc

格式:doc   大小:45KB   页数: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测试人员都清楚自己的客户是谁吗.doc

上传人:mh900965 2018/6/3 文件大小:45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测试人员都清楚自己的客户是谁吗.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测试人员都清楚自己的客户是谁吗?
发布时间: 2011-11-03 11:36    作者: 童战   来源: TaoBao QA Team
问:
测试的目的是为了保证生产出来的产品满足甚至超出客户的需求。测试的角度要从客户的角度分析客户的显性需求和隐性需求。所以,做好测试,你必须要清楚得掌握客户的需求。要掌握客户的需求,首先你得清楚你的客户是谁?
传统的客户定义主要有三种:Customer、User和Operator。customer是和你签订合同的对方;user是使用你的软件的单位(点);operator是操作者。一般:和user讨论功能模块,和operator讨论操作场景,和customer签合同。比如你要做个电信软件, 跟你签订合同的customer就是这个电信公司;使用你的软件的user就是各个电信营业厅;操作你的软件的operator就是各营业厅里各个服务员。
CMM里还有一个关于客户的定义:“负责接收产品并且付给开发组织报酬的个人或组织。”
那么我们的客户是谁呢?
答:
软件质量可以从两个角度看,Producer和Customer. 对应到楼主的定,Producer就是楼主的customer;Customer就是楼主的User和Operator。
从producer的角度看质量是:Meet the customer’s requirement the first time and every time.
从Customer角度看质量是:Fit for use.
测试的职责是缩小和弥合两者的差距。用图说明一下:
测试部门在SDLC的不同阶段对需求的范围和关注程度是不一样的,是动态的。
SDLC 前期,比如需求分析阶段,如果测试介入早,会去和producer和Customer做沟通,关注两者理解的需求是是否一致。这个阶段采用Static testing的方法,比如:Review, walkthrough. 这个阶段发现的问题,解决的成本最低。
到SDLC中后期,假设Customer的需求都确定了,PRD和其他需求文档定稿了。测试就会着重关注共同约定的需求,开始测试设计。我们就要确保producer做出来的东西和否和需求吻合。
问:
Tester必须比producer更了解customer,比customer更了解的producer,这样才能更有效得缩小两者的gap,对吧?
答:
‘Tester必须比producer更了解customer’,应该说是Tester要确保Producer理解的和Customer要的一样, 如果Tester和Producer对某个需求有疑义,就需要Customer澄清确认。‘比customer更了解的producer’应该是成立的。举例如下:
第一阶段:
当Customer的需求确定并记录确认后,Business Prime(代表需求方-customer)产出BRD(Business requirement document),然后Business Analyst (相当于淘宝的PD,可以是customer方,也可以是Producer方)扩展细分后产出PRD。测试人员要通过Review/walkthough 等方式确保PRD和BRD一致,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