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3
文档名称:

第三章第二节相对指标.ppt

格式:ppt   大小:773KB   页数:1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第三章第二节相对指标.ppt

上传人:s0012230 2018/6/4 文件大小:773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第三章第二节相对指标.ppt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第三章统计综合指标
第二节相对指标
一、相对指标的概念
二、相对指标数值的计量形式
三、相对指标的种类及计算方法
四、计算相对指标的原则
第二节相对指标
一、相对指标的概念
相对指标也称统计相对数,它是指将两个有联系的统计指标进行对比所得的比率或比值,用来描述相关数量之间的相对水平或程度。这里的“有联系”一般指同一总体内不同现象、不同部分之间的内在性联系,也可以是为了研究目的的需要,在两个独立总体之间比较同类现象的外在性联系。相对指标的基本公式为:
作为分母的基数,是用来作为对比标准的基础数据;作为分子的比数,是用来与基数对比的那个数据。
相对指标=
比数
基数
第二节相对指标
二、相对指标数值的计量形式
相对指标数值有两种计量形式:一是有名数相对指标,二是无名数相对指标。
(一)有名数相对指标 有名数相对指标是指有具体的计量单位的相对指标。由于相对指标分子、分母的计量单位不同,在计算相对指标时,同时使用分子或分母数值的计量单位就形成复名数。强度相对指标数值用有名数表示,一般为复名数,它同时使用了分子和分母指标数值的计量单位。例如,平均每人分摊的粮食产量用“千克/人”表示,人口密度用“人/平方公里”表示等, 就是保留了分子与分母使用的计量单位。 (二)无名数相对指标 无名数相对指标是指相对指标值后边没有计量单位,或者没有实质性的具体计量单位而只有抽象的计量单位。从种类上讲,大多数相对指标为无名数。
第二节相对指标
二、相对指标数值的计量形式
无名数相对指标具体分为以下几种:

系数是指两个有联系的指标对比时,把对比的基数抽象为1而直接计算的结果,多用于比较两个有内在联系且数值差别不大的指标。系数反映的内容一般都是客观存在的关系。

倍数是把对比基数抽象为1而直接对比计算的结果。在形式和方法上,倍数与系数是一样的。但是,倍数多用于对没有直接或内在关系且数值相差很大的两个指标做对比。

成数是把对比的基数抽象为10而计算出来的相对数,或者说,把一个指标值平均分为10份,每一份即每十分之一或每10%就叫一成。成数多用于无法或不要求准确计算的现象的比较。

百分数是把对比的基数抽象为100 而计算对比的相对数,通常用%表示。它是最常用的相对数形式。这种形式的相对数,当分子数值小于分母数值很多时,可用千分数表示。千分数是以对比基数为1 000所计算出来的相对数,通常用‰表示。
第二节相对指标
三、相对指标的种类及计算方法
根据不同的研究目的、任务和对比基础,相对指标可分为计划完成程度相对指标(与计划数对比)、结构相对指标(与总体数额对比)、比例相对指标(与部分数额对比)、比较相对指标(与同类典型数额对比)、强度相对指标(与有联系的总体数额对比)、动态相对指标(与历史数额对比)。
计划完成程度相对指标
计划完成程度相对指标的概念及计算公式
计划(定额)完成程度相对指标是用某一时期内的实际完成数据与同期计划数据相比较而得到的一个(静态)相对指标。其计算公式为:
计划(定额)完成程度=
实际完成数
计划(定额)数
×
100 ﹪
第二节相对指标
三、相对指标的种类及计算方法
计划完成程度相对指标
计划完成程度相对指标的计算方法
(1)资料为绝对数时计划完成程度相对指标的计算。其计算公式为:

(2) 资料为平均数时计划完成程度相对指标的计算。其计算公式为:

(3)相对数时计划完成程度相对指标的计算。其计算公式为:

(4) 计划执行进度的计算。其计算公式为:
计划完成程度=
计划水平
×
100 ﹪
计划完成程度=
实际平均水平
计划平均水平
×
100 ﹪
计划完成程度=
实际完成百分数
计划完成百分数
=
实际水平
上期水平
计划水平
上期水平
第二节相对指标
三、相对指标的种类及计算方法
计划完成程度相对指标
计划完成程度相对指标的作用
(1)可以准确地说明各项计划的完成程度,为搞好经营管理提供依据。
(2)可以反映计划执行进度,便于计划执行者及时发现问题,提出措施,从而推动经济建设的良性发展。
(3)可以揭示经济计划执行中的薄弱环节,促使执行计划的落后者向先进者看齐,为组织新的平衡提供依据。 对计划完成程度的评价,实际数是超过计划数好,还是低于计划数好,这要根据计划指标的性质和内容而定。一般地,反映工作成果的指标是作为最低限度提出的,如产品产量、商品销售额等,计划完成相对数等于或大于100%表示完成或超额完成计划;而反映人力、物力、财力消耗的指标是作为最高限度提出的,如单位产品成本、商品流通费计划等,则应力求实际数比计划数低,计划完成程度必须小于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