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用好新媒体,传播“中国梦”-中国梦论文
用好新媒体,传播“中国梦”
【摘要】“中国梦”是我国各族人民的奋斗目标和理想追求,“中国梦”所具备的强烈感召力能够帮助当代大学生建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及价值观。而新媒体技术的发展,一方面为高校的思政工作带来了机遇,使得思政教育走近学生,不再被“束之高阁”;另一方面,新媒体所具有的多面性,也为“中国梦”的宣传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
关键词新媒体中国梦高等院校思政教育【中图分类号】G412 【文献标识码】A
早在2012年就提出了“中国梦”的概念并作出详尽阐述。中国梦是中国人民的梦想,是整个民族的梦想。如果要实现“中国梦”,就要坚持我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最为重要的就是要弘扬“中国梦”的精神,通过“中国梦”将我国各族人民团结起来。
新媒体环境下,“中国梦”的教育所面临的挑战
新媒体的互动性特征,让学生提高了学习的自主性,改变了传统教学模式下“老师讲课,学生听课”的授课模式。随着新媒体在教学领域的应用,学生能够自由表达自己的观点,与老师和同学直接取得交流和沟通;相应的,老师通过搜集和听取有关教学内容和学习等方面的反馈意见,使自身教学能力得以提升,同时也大大加强了与学生之间的沟通。通过新媒体教学,高校思政教育就更加成为学生需要学习的意识范畴,而不是将高校思政教育孤立,从而使得思政教育成为亲民性的学习。然而新媒体具有多面性,它给“中国梦”的宣传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
弱化了教育者的权威地位。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教师都以自己传授知识为重点,让学生接受自己的教学观点、被动接收信息,学生不能破坏教师的主导地位。而新媒体教学环境中,教师和学生一样是新媒体成员,在交流中具有平等的地位,学生获取知识不再只通过“教师授课”这一条路径,他们还可以通过互联网搜索学习资源自主学习。同时,教师也需要及时更新知识库,跟上时代的步伐。例如,有些网络新词汇、学科领域的新信息就是学生先发现应用的,老师也要进行相应的学习。
影响三观的形成。大学阶段,学生在思维意识方面还不成熟,仍处于变动、塑造阶段,对周围的信息缺乏足够的辨别力,需要正确的引导。新媒体包含了丰富、海量的信息,这些信息有积极的也有消极的,当学生频繁接触消极信息后,就会受到不良影响,极易形成不健康的三观,影响学生在社会中的个人行为。
“中国梦”号召全国人民一起为之努力奋斗,具有强烈的感召力,对学生“三观”的形成具有积极的意义。如何利用新媒体将“中国梦”融入思政教育工作,是当前高校面对的时代课题。具体说来,将“中国梦”融入到高校思政教育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提高媒介素养,正确理解并宣传“中国梦”
正确宣传“中国梦”,需要宣传方法正确,这就要求宣传者具有较高的思想操守和较高的媒介素养。通过正确的宣传方式,引导和引领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三观。通过媒介素养的培育,引导人们正确地使用媒介,教会人们如何用媒介传递信息,拥有对媒介信息基本的辨别能力。大学生普遍缺乏社会实践经验,但同时又处于价值观塑造的关键时期,因此,媒介素养普遍较低。他们利用新媒体虽然能获取丰富的信息,但这些信息良莠不齐,积极的和消极的、真实的和虚假的都混杂在一起,而学生没有警惕心理,也不能对其进行是非判断,价值尺度衡量的缺失,造成学生对“中国梦”的理解存在一定偏差。因此,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