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4
文档名称:

建筑遗产分析 经典案例分析.ppt

格式:ppt   大小:17,380KB   页数:6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建筑遗产分析 经典案例分析.ppt

上传人:坚持 2018/6/5 文件大小:16.97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建筑遗产分析 经典案例分析.ppt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天津五大道历史文化街区的介绍与保护
简介:
五大道是天津近代租界时期形成的历史街区,主要指在原英租界的西北区域中东西方向并行排列六条街道( 现为和平区内的成都道、重庆道、常德道、大理道、睦南道和马场道) 内的所属区域,是迄今中国保留最为完整的洋楼建筑群。占地约 140 公顷,目前也是天津最大的历史文化保护街区。其中最具典型的300余幢风貌建筑中,英式建筑89所、意式建筑41所、法式建筑6所、德式建筑4所、西班牙建筑3所、还有众多的文艺复兴式建筑、古典主义建筑、折衷主义建筑、巴洛克式建筑、庭院式建筑以及中西合璧式建筑等,被称为万国建筑博览苑。
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清政府的失利使天津被开辟为通商口岸,英法美相继在天津划定租借。1894年甲午中日海战,北洋水师全军覆灭。《马关条约》也的签订使天津沦入日本的殖民之下,德国也趁机开辟了租借。1900年的八国联军侵华之后,俄意比奥也相继开辟租借霸占土地。与此同时,英法日德也借机扩充原有租借。
一、五大道的形成与演变
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中国收回德奥俄租借,于1931年收回比租借,1945年抗战胜利,中国终于收回了英法意日租借,结束了几十年的被殖民历史。1949 年之后,五大道中的部分房产转为公有,不仅有机关单位进驻作为办公之地,普通居民也通过分配进入五大道区域内居住,使五大道的社会结构及功能都有所改变。
多年来,政府通过功能置换、疏解人口、修缮房屋、完善公共设施、改造街区环境、提升活力等措施加大保护力度,使这个蜚声中外的历史街区的风貌特色得以较好地保持与恢复,成为展示天津多元文化特色的重要窗口。
一、五大道的形成与演变
二、西方规划思潮对五大道形成的影响
1903—1930 年代间,是五大道从开始建设到发展成熟的时期,街区规划也经历从自然延伸到统筹规划的过程,规划思想与模式体现了当时世界及英国规划潮流的变化。
1913 版地图中,整个英租界规划的路网结构基本没考虑功能分区和斜穿而过的墙子河影响,采取方格网路网形式,
且与原墙子河( 今南京路) 呈夹角关系,空间被墙子河一分为二。整个推广区除边界的马场道外,没有一条东西向贯通整个英租界区的道路。
而1925 年版历史地图中,英租界区内的推广界规划路网发生了质的变化,取代方格路网的是密肋式长方形路网、放射形路网和不规则路网的组合。特别是租界区内新增了一条集交通和景观功能于一身的综合性道路( 即今泰安道和成都道),不仅使整个英租界区得以贯通,也明确了五大道区域作为独立居住区的规划思想
三、街区形态与空间解析
1. 街区路网结构与空间格局
五大道路网结构形成有明显的时代特征。地块东北角靠墙子河一带是五大道早期开发的片区,其路网结构和地块划分有明显的原英租界方格路网自然蔓延的痕迹,后期路网则体现出明确的规划思想。
2. 街区尺度与空间特征
居住空间的幽闭性。五大道原作为上层社会的居住区,独立宅邸多,居住者达官显贵多,多采取中国传统的高墙深院以强调隐私。
空间层次的丰富性。沿街住宅很少直接贴道路红线建设,一般都有超过人高的封闭围墙和院落作过渡空间,住宅建筑根据院落规模退线深度不等,由此形成建筑、院落、院墙和街道之间的空间层次递进。
街道空间的生活性。由于长界面的街坊形式非常有利于住宅布置,无论独幢或是里弄住宅,建筑一般沿道路平行布局,出入口均面向街道,强化了街道的生活职能。
三、街区形态与空间解析
2. 整体性与和谐性
虽然五大道内的建筑形式风格异彩纷呈,但街区风貌整体和谐。这不仅与街区有着严格的规划指导与建设控制密切相关,同时,建筑尺度、色彩和材料的和谐是保持街区风貌特色整体性的重要因素。
1) 建筑尺度与高度。
五大道内的建筑尺度整体感觉精致小巧,与院落和建筑的空间组合有关,对建筑高度与体量的整体控制是建筑尺度和谐的基础。建设规模的限定使住宅建筑体量相对较,高度一般在三层以内,且建筑高宽比多为 1∶ 2左右。
四、街区风貌特色辨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