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地质学
专业基础实验室
1 本实验室在本科教学和人才培养中的应用
普通地质学是宏观介绍地球科学系统中最基础内容的一门学科,是地球科学知识体系中重要的基础部分,具有自己独立的知识体系。是概括研究固体地球的物质组成、结构构造、地质作用及其形成演化规律的基础地质学课程。普通地质学是地质类学生最早接触到的专业基础课,承担着对学生进行地质专业启蒙教育和专业基础教育的任务。正确传授地球科学基础知识,建立地球科学观,逐步培养地质思维方式,为后续的专业知识深入学习打下坚实基础,逐步引导学生步人地质科学的殿堂,成为国家急需的栋梁之才和高、新、尖地球科学人才。
普通地质学是大学生入校后接触的第一门专业基础课,内容繁多而庞杂,况且学生面临思维方式的转变,诸多枯燥的课本知识内容通过实践课教学,会变得生动有趣、形象,易于理解和掌握。因此,建立合理有效的教学实验体系,特别是综合性、设计性实践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以及地质思维和地质思想的及早建立。也是实现创新人才培养目标、培养学生观察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有效途径。
普通地质学就其内容而言,主要分三大部分:第一部分为地球的物质组成和结构构造,这部分内容是今后学习其它专业课的基础,要求学生能够打下坚实的基础,掌握基本工作方法、和分析问题的技能,为今后深入、系统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第二部分为地质作用,包括外动力地质作用(研究各种表生地质过程及控制因素)和内动力地质作用,前者是本门课程所特有的,在今后专业课程学习中较少涉及,基于此,要求学生系统掌握外力地质过程和原理,学会分析地质问题的基本方法和思维方式;内动力地质作用今后将在专业课程教学中系统学习,要求初步理解其基本原理,掌握基本的分析问题的方法和能力;第三部分为地球的形成演化和地球动力学,前者要求初步培养分析地质演化问题的能力,后者要求了解全球主要构造模式及其地球动力学特征,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基于本课程的内容结构,普通地质学专业基础试验室以矿物、岩石认知实验为基础,通过矿物的组成、晶形、大小、颜色、硬度等基本物理性质的认知,分析其形成的物理化学条件和地质作用。通过岩浆岩的矿物组成、结构构造,确定其形成的温压条件、地质作用和地质背景。通过沉积岩的物质组成、结构构造、分选、磨圆等特征的认知,进一步分析和理解外动力地质作用中的风化、剥蚀、搬运、沉积和成岩作用过程。综上所述,本实验课程既强调基础知识的掌握,又能深化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地质问题的能力。在部分认知性和验证性实验基础上,突出综合性和开放型教学实践,特别是本实验室室内实习和利用星期六、星期日进行野外地质实践相结合,对室内外所遇到的有意义的地质现象引导学生讨论、分析,以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和灵活性,最终达到全面提高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之,普通地质学专业基础实验室对于创新性地球科学人才的培养具有重要的作用。本实验室承担者西北大学地质学系的地质学专业、资源勘察工程、勘察技术与工程等专业的相关课程的教学任务,并向全系学生开放。
2 承担实验课程人员
董云鹏教授
魏军奇教授
于在平教授
罗金海教授
李玮讲师
3 本实验室能够开出的实验名录
常见矿物认知和综合分析
沉积岩认知和综合分析
岩浆岩认知和综合分析
变质岩认知和综合分析
矿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