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1
文档名称:

文艺复兴教学设计.doc

格式:doc   大小:55KB   页数:11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文艺复兴教学设计.doc

上传人:文库旗舰店 2018/6/7 文件大小:55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文艺复兴教学设计.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文艺复兴教学设计
          课程标准要求
知道薄伽丘等人的主要作品,认识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含义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知道薄伽丘等人的主要作品。
理解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含义。
掌握近代自然科学的成就,理解其与文文艺复兴运动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分析文艺复兴的背景,培养学生根据史料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列表归纳文艺复兴的主要成就。
通过引导学生在了解本节课的前提下,课后查资料,进一步了解文艺复兴时期重要人物的事迹,培养学生学会分析,学会整理的自主学习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体会文艺复兴在人类文明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意义。
感悟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时代价值。
通过对布鲁诺为追求真理而殉难和文艺复兴时期先驱者大无畏战斗精神的讲述,培养学生勇于追求和捍卫真理的科学素养和优良品质。
重点、难点
:(1)文艺复兴产生的原因。(2)人文主义的基本概念。人文主义是贯穿文艺复兴的基本思想,是理解文艺复兴各个领域和各项成就的基本依据,也是文艺复兴反封建性的基本体现,在资本主义发展史上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1)人文主义。由于学生对欧洲中世纪历史印象肤浅,往往难于理解人文主义强调人的价值和地位究竟因何而发。因此,在讲解时要补充背景材料,说明中世纪时期教会对人和对于现世生活的贬低。要全面地理解人文主义,就要辩证地分析人文主义的积极意义和历史局限性。人文主义的局限性,简单地说,就是以普遍的人性掩盖阶级社会中人的阶级性。
        教学过程设计
一、中世纪神学统治下的欧洲
结合课文第11页材料布克哈特《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和下面材料:“亚当、夏娃偷吃欲果,上帝人类的始祖逐出伊甸园,罚其在满是荆棘和蒺藜的大地上终身劳苦,证明肉体是罪恶的王国,人间不是幸福,人只有抵制自己的情欲和欢乐,忏悔自己的错误,走完人生痛苦的历程,才能接近上帝,获得永恒的幸福。”归纳中世纪神学统治下的欧洲人们的精神状态是:愚昧迷信、神权至上、禁欲苦行、麻木顺从、
二、意大利文艺复兴
(一)、意大利文艺复兴产生的原因
文艺复兴时期是一个天才辈出的时代,他们创造了大量的精神文化财富。为什么会在这一时期即14~16世纪出现这种精神文化创造旺盛的局面呢?请同学概括教材对这一问题的解释。
1、经济:最早出现资本主义萌芽。文艺复兴在14世纪出现于意大利,这与资本主义在14世纪首先于意大利萌发是密切相关的。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去理解此问题:一是新兴的资产阶级为了求得自身的发展,就必须从长期禁铜人们思想,并且维护封建统治的宗教神学的检格下解放出来,这属于破除旧的文化意识对新的社会因素成长阻碍的方面;再则,新兴的资本主义因素需要能够为自己的生存和发展服务的意识形态、社会理论、文学艺术和科学技术,这属于营造有利于新的社会因素的文化氛围。请同学们阅读这一段论述。
2、阶级:新兴资产阶级
3、文化:希腊、罗马古典文化的保留。
4、人才结构:拥有大批熟悉拉丁文的学者。
(二)、主要成就
时  成  就
  期
文  学
艺  术
政  治
早期(14—15世纪中)
但丁《神曲》
彼特拉克
薄伽丘《十日谈》
乔托
 
鼎盛时期
 
《蒙娜丽莎》
马基雅维利《君主论》
(15世纪后-16世纪中)
米开朗琪罗《大卫》
拉斐尔《西斯廷圣母》
重点介绍下面几个人物和作品
1、但丁《神曲》
作者采用了梦幻文学的形式,描写了但丁本人在梦境中游历地狱、炼狱和天堂三界的过程。在梦幻游历中遇到了各类古今人物。例如,但丁把当时的教皇卜尼法斯八世安排在九层地狱的第六层,在一个火窟中永远受烈火的煎熬。但丁对地狱中的另外一个教皇尼古拉三世说:
你留在这里吧,因为你受的刑罚是公正的,
……
因为你的贪婪使世界陷于悲惨,
把好人蹂躏,把恶人提升。
……
你们把金银作你们的上帝,
你们和偶像崇拜者有什么不同?
但丁抨击的仍然是教会的贪婪腐化和封建统治的黑暗残暴
2、薄伽丘《十日谈》
简介薄伽丘和《十日谈》
第四天序讲到的一个故事:有一个从小与世隔绝的青年,跟着父亲下山进城,他平生第一次看到了一群女人。父亲是个死心塌地皈依天主的教徒,不许儿子去看一眼女人,吓唬说。它们叫“绿鹅”,它们都是祸水。谁知儿子却说道:“亲爱的爸爸,让我带一只绿鹅回去吧!”他连“女人”这个名词都不知道,但是他却本能地觉得,在这一天接触的许许多多新鲜事物中,最美、最动人的就是“绿鹅”了。老头儿这时才恍然大悟:原来自然的力量比他的宗教戒规要强多了。作者显然认为,只要有人的地方,人的天性就会显示出来,不可窒灭,也无从回避。
3、《蒙娜丽莎》
    《蒙娜丽莎》是达·芬奇最钟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