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8
文档名称:

火灾燃烧常识.ppt

格式:ppt   大小:3,948KB   页数:48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火灾燃烧常识.ppt

上传人:ainibubian1313 2018/6/7 文件大小:3.86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火灾燃烧常识.ppt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火灾燃烧常识
2008年12月16日
第一节火灾的定义和分类
一、火灾的定义
凡在时间或空间上失去控制的燃烧所造成的灾害,都称为火灾。
二、火灾的分类
(一)按燃烧对象分
1、A类火灾。普通固体事燃物燃烧引起的火灾。
(1)固体物质火灾是最常见的燃烧对象。木材、纸张、棉花、合成橡胶、化工原料等
(2)固体物质火灾危险差别很大,评定时要从多方面进行综合考虑。其主要理化参数有熔点、自燃点、比表面积、氧化特性、密度、导热性、热惯性等。
2、B类火灾。油脂及一切可燃液体燃烧引起的火灾。
(1)油脂包括原油、汽油、煤油、柴油、重油、动植物油;可燃液体主要有酒精、苯等。原油罐、汽油罐是B类火灾的重点保护对象。
(2)液体燃烧是液体蒸气与空气进行的燃烧。液体在火灾中受热首先变成蒸气,蒸气与空气燃烧变成产物。轻质液体的蒸发纯属相变过程,重质液体蒸发时还随有热分解过程。原油罐火灾的喷溅和可燃液体的蒸发云爆炸,是B类火灾中的两种特殊燃烧现象,破坏极其严重。
(3)评定可燃液体火灾危险性的理化参量是闪点。闪点小于28℃的可燃液体属甲类火险物质,如汽油。闪点大于及等于28℃,小于60℃的可燃液体属乙类火险物质,如煤油。闪点大于及等于60℃的可燃液体属丙类火险物质,如柴油。
3、C类火灾。可燃气体火灾引起的火灾。按可燃气体与空气混合时间,可燃气体燃烧分为预混燃和扩散燃烧。
4、D类火灾。可燃金属燃烧引起的火灾,如锂、钠、钾、锌等。
5、E类带电火灾。指带电的电气设备及其他物体燃烧的火灾。
(二)按火灾损失严重程度分类
1、特大火灾。死亡10人以上(含10人);重伤20人以上;死亡、伤20人以上;受灾50户以上;烧毁财物损失100万元以上。
2、重大火灾。死亡3人以上;受伤10人以上;死亡、重伤10人以上;受灾30户以上;烧毁财物30万元以上。
3、一般火灾。不具备以上条件的一般火灾。
(三)按起火直接原因分
1、放火。刑事犯放火,精神病人放火、智障人放火,自焚。
2、违反电气安装安全规定。电气安装不合规定;导线保险丝不合格;避雷设备、排除静电设备未安装或不符合规定要求。
3、违反电气使用安全规定。电气设备超负荷运行、导线短路、接触不良、静电放电以及其他原因引起电器设备着火。
4、违反安全操作规定。在进行电焊、气焊操作时,违反操作规定;在化工生产中出现超温超压、冷却中断、操作失误而又处理不当;在储存运输易燃爆物品时,发生磨擦撞击,混存,遇水、酸、碱、热。
5、吸烟。乱扔烟头、火柴杆。
6、生活用火不慎。炉灶、燃气用具、煤油炉发生故障或作用不当。
7、玩火。小孩玩火,燃放***。
8、自燃。物质受热;植物,涂油物,煤堆垛过大,过久而又受潮、受热;化学危险品遇水、遇空气,相互接触、撞击磨擦生热。
9、自然灾害。雷击、风灾、地震及其他自然灾害。
10、其他。不属于以上九类的其他原因,如战争。
第二节燃烧的本质与条件
一、燃烧的本质
燃烧是一种放热发光的化学反应。燃烧过程中的化学反应十分复杂,有化学反应,有分解反应。有的复杂物质燃烧,先是物质受热分解,然后发生氧化反应。
燃烧是可燃物质与氧或其他氧化剂反应的结果,但是这种氧化反应速率不同,或成为燃烧,或成为一般氧化反应,瞬时放出大量的热和光。
近代链锁反应理论认为燃烧是一种游离基的链锁反应。链锁反应大致分为三段:
1、链引发。
2、链传递。
3、链的终止。
二、燃烧的必要条件
任何物质发生燃烧,都由一个未燃状态转向燃烧状态的过程。这一过程的发生必须具备三个条件,即可燃物、助燃物(氧化剂)、着火源。
(一)可燃物
凡是能与空气中的氧或其他氧化剂发生化学反应的物质称可燃物。可燃物按其物理状态分为气体、液体、固体三类。
1、气体可燃物。凡是在空气中能燃烧的气体都称为可燃气体。可燃气体在空气中燃烧,同样要求与空气的混合比在一定范围——燃烧(爆炸)范围,并需要一定的温度(着火温度)引发反应。
2、液体可燃物。液体可燃物大多数是有机化合物,分子中都含有碳原子、氢原子,有些还含有氧原子。
3、固体可燃物。凡遇明火、热源能在空气中燃烧的固体物质称为可燃固体,如木材纸张等。
(二)助燃物(氧化剂)
能帮助支持可燃物燃烧的物质,即能与可燃物发生反应的物质称为助燃物(氧化剂)。
1、空气或氧气。
2、其他氧化剂。
(三)着火源
着火源是指供给可燃物与氧或助燃物发生反应的能量,常见的是热能。其他还有化学能、电能、机械能和核能等转变的热能。
三、燃烧的充分条件
在某些情况下,虽然具备了燃烧的三个必要条件,但由于可燃物的数量不够,氧气不足,着火源的热量不大,温度不够,燃烧也不能了生,因此,燃烧的充分条件是:
(一)一定的可燃物浓度
可燃气体(蒸气)只有达到一定浓度,才会发生燃烧(爆炸)。
(二)一定的氧气含量
虽有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