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第一章产业经济学导论
教学内容:
第一节产业经济学理论的溯源
第二节产业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第三节产业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第四节产业经济学的学科地位
第五节学习产业经济学的意义
6/7/2018
1
第一章产业经济学导论
教学要求:
了解产业经济学理论的产生;
准确把握《产业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本章重点);
初步了解产业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明确产业经济学与其他经济学科的关系;
正确理解学习《产业经济学》的意义。
6/7/2018
2
第一节产业经济学理论的溯源
什么是产业
产业(Industry)是一系列相关企业的集合。
什么是产业经济
产业经济是指发生在产业中的经济活动,不包括纯技术活动和其他社会活动。
什么是产业经济学
产业经济学是研究产业经济活动规律的学问,是一门应用经济学科。(国民经济学、区域经济学、数量经济学、金融学、财政学、劳动经济学、国际贸易学等)。产业经济学以市场与企业为研究对象,从市场角度研究企业行为或从企业角度研究市场结构。
6/7/2018
3
产业经济学“industrial economics”,又称产业组织理论“theory of anization”是从微观经济学分化中发展而来,主要运用微观经济理论分析厂商和市场及其相互关系,是研究企业结构与行为、市场结构与组织以及市场与企业相互作用和影响的一门新兴应用经济学分支。
国内的定义:产业经济学是从产业出发来揭示产业的发展和变化、产业内部企业之间的相互作用、产业与产业之间的相互联系等诸如此类产业本身所特有的经济规律的学说。
6/7/2018
4
一、产业经济学产生的物质基础
在古代,人类历史上曾出现过三次大的社会化分工。
畜牧业从农业中分离出来;
手工业从农业中分离出来;
商业逐渐从农业、手工业中分离出来。
在近现代,人类历史上又出现过四次大的产业革命。
第一次产业革命是在18世纪中叶的英国,英国开始由农业经济过渡到工业经济。
第二次产业革命发生于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随着冶炼技术产生而发展起来的钢铁技术和机械制造技术。
第三次产业革命发生于19世纪中叶到19世纪末,其主导技术是电气化技术,主导国家是美国。
第四次是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电子计算机技术、生物技术和能源技术的发明,推动了高技术产业的产生。
6/7/2018
5
二、产业经济学产生的理论基础
产业组织理论是从微观经济学中分化发展出来的一门相对独立的经济学科,微观经济学是它的理论基础。
如果追根溯源,一般认为
马歇尔()的新古典经济学是产业组织理论的源头,
其后如20世纪前半叶的斯拉法()、张伯伦(Chamberlin)、琼·罗宾逊()的垄断竞争理论,
克拉克()的“有效竞争理论”
都对产业组织理论的产生起了推动作用,但当时的产业组织理论还处于萌芽阶段。
琼·罗宾逊
6/7/2018
6
第二节产业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产业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产业。
产业是一种社会分工现象,它随着社会分工的产生而产生,随着社会分工的发展而发展。
了解产业的含义和分类,是研究产业经济学的首要问题。
6/7/2018
7
一、产业的概念和主要分类
产业是一种同一属性的生产经营活动、同一属性的产品和服务、同一属性的企业的集合。
产业是国民经济中按照一定社会分工原则,为满足社会某类需要而划分的从事产品生产和作业的各个部门。
生产结构分类法
依据再生产过程中各产业间的关系而进行的分类
6/7/2018
8
一、产业的概念和主要分类
马克思的两大部类分类法
以产品的最终用途不同作为分类标准
生产奢侈消费品的部门
产业
生产生产资料的产业部类(第一部类)
为生产生产资料提供生产资料的部门
为生产生活资料提供生产资料的部门
生产消费资料的产业部类(第二部类)
生产必要消费品的部门
6/7/2018
9
一、产业的概念和主要分类
农轻重产业分类法
列宁在马克思两大部类分类法的基础上提出了以物质生产的不同特点为标准的分类方法。
重工业:燃料、冶金(如钢铁)、煤炭、石油、化工等
农业:种植业、畜牧业、渔业和林业
轻工业:纺织、食品、缝纫(服装)、制革、毛皮、家具、
造纸、印刷等
产业
6/7/2018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