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7
文档名称:

防沙治沙项目.doc

格式:doc   大小:66KB   页数:17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防沙治沙项目.doc

上传人:iris028 2018/6/7 文件大小:66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防沙治沙项目.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第一章项目提要
项目名称:甘肃省玉门市防沙治沙工程
项目规模:人工造林4400公顷,封沙(滩)育林(草)26000公顷,重点突出花海片区风沙治理、玉门镇片区生态效益型治沙造林和赤金—清泉片区绿色长廊建设三个重点工程。
项目期限:5年(2008—2012年)。
项目投资:总投资6809万元,其中工程建设费6190万元,其它619万元。
项目效益:项目建成后,项目区森林面积将达到 ,,土地沙化现象得到控制,扬沙、沙尘暴危害减小到最小程度,为绿洲区工农业生产提供有力的保障。
第二章项目概述
项目建设背景
玉门市地处内陆深处,南北两面环山,绿洲外围被戈壁、沙漠包围,由东向西走廊“狭管效应”致使风能激增,土地荒漠化扩展蔓延,严重威胁着全市人民的生存和发展。随着国家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部署的实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新农村建设也进入关键时期,造林绿化、改善环境成为玉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内容。《防沙治沙法》的颁布实施,甘肃省河西走廊成为国务院确定为防沙治沙重点区域,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决定将玉门市申请为防沙治沙重点县市,并全面启动实施玉门市防沙治沙项目。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项目区自然条件差,生态环境脆弱,自然灾害频繁,年均大风日数23天,最多年份可达40天,最大风力12级,8级以上的大风多集中在春季作物播种期,大风吹蚀地表养分使土壤沙化加剧,根据兰州沙漠研究所测不定期资料显示,%,风蚀和沙流使绿洲受到严重威胁,急需通过生物措施增加土壤植被,减轻土地沙化程度。
项目区有可封育天然植被484万亩,其中已封育成林的天然灌木林地已达87万亩,成林要覆盖率达35%以上。经过封育绿洲外围的戈壁、沙地植被得到恢复,有效扼制风沙危害。
项目区人民赖以生存的绿洲区经调查有十大风沙口,虽经多年苦战,但仍未彻底根治,也是项目区土地沙漠化的主要根源,暨需采取人工措施进行治理。
项目区是河西商品粮基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境内农田防护林已初具规模,是古老的灌溉农业区,但由于受经济、社会和历史的条件的局限,得天独厚的光热资源未能得到充分开发利用,原有的森林资源也受到破坏,导致气候干旱蒸发剧烈,生态环境恶化,每年小麦灌浆期间有干热风危害,造成小麦青秕减产,一般减产幅度达10—20%。经过多年来的建设,特别是改革开放20多年来,社会经济得到了很大发展,农林业结构调整已开始为农民增加收入,三北防护林体系也已开始发挥生态效益,项目区生态环境有了很大改善,农村经济和各项事业的发展已名列甘肃省前列,具备进一步开发建设的社会、经济和技术条件。
项目区为国家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的一部分,其重要的地理位置,决定了其快速发展社会经济必要性和紧迫性,面对新时期、新任务、大力植树造林,改善生态环境,是促进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重大举措,实施林业重点工程建设则更是重中之重。
报告编制的主要依据和范围
依据国家新时期新形势下,林业发展的新任务,实现项目区林业建设由传统林业向现代林业的转变,逐步适应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一步对林业多层次的要求,实现林业跨跃式发展。
依据玉门市《关于加快绿化和生态环境建设的决定》、《玉门市林业发展“十一五”计划和2015年远景目标规划》
第三章项目区基本情况
自然地理条件
项目区位于河西走廊西段,地理坐标东经96°30′—98°20′,北纬39°40′—40°55′,东接嘉峪关、金塔县,西与安西县相领,南依祁连山,北靠马鬃山,区内分布有九个乡镇和省农垦局下属的4个国营农场,分别在疏勒河中下游的昌马灌区,石油河灌区和花海灌区。
项目区地貌属走廊平原,其间被宽台山和黑山及一些小山和丘陵分隔为赤金—清泉绿洲区、花海盆地绿洲区和玉门镇绿洲平原区三部分。地势南高北低,海拔1100—1600m之间,盆地一般地势平坦,宜于机耕,沿戈壁边缘的细土物质受风力和洪水浸蚀,造成地形破碎,沙漠、戈壁、绿洲相互交错,组成了多种自然生态环境,有利于发展多样树种。
热量和水分是影响森林植被生长发育的主导因子,项目区深居中内陆,为典型的大陆性荒漠干旱气候,特点是光能丰富日照长,冬冷夏热温差大,气候干燥风沙多,据玉门镇和花海气象资料,—,—,—,日照率为60—74%,—²,为国内太阳辐射的高值区,—℃,有效积温(≥10℃)℃—33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