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4
文档名称:

论贾平凹散文.doc

格式:doc   页数:1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论贾平凹散文.doc

上传人:zhangbing32159 2015/6/8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论贾平凹散文.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目录
引言 1
1 丰富坎坷的生活经历是其散文创作的基垫 2
2 探索与疗救:贾平凹散文创作理论 3
探索:还原散文的本来面目 3
还原散文的独立性,追求散文的独立 3
鼓呼散文的“真”与“美”:回归真情塑造意境 5
真情的回归 5
意境的营造 6
疗救:“大散文”理论的提出 7
背景:题材的日趋狭窄和“真情”的缺失 7
含义:题材的拓展和“大气派”的追求 8
3 贾平凹散文的艺术特色 9
题材包罗万象 9
“杂交优势”独特的小说式写法 9
典型化的人物性格 9
情节化的叙述结构 10
细节化的题材内容 10
语言拙朴细腻真挚 10
参考文献 12
致谢 13
引言
贾平凹是以写小说而闻名于世的,但他的散文更为他赢得了广泛赞誉。贾平凹的散文受到普遍关注始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1982和1984年,他的一些分散发表于全国各地刊物上的散文由百花文艺出版社、上海文艺出版社分别结集为《月迹》、《爱的踪迹》二书出版发行,从而使读者有可能比较集中地阅读他的散文。费秉勋教授指出:“与写小说相比,写散文似乎更能见出贾平凹的才情和艺术素质。他的散文确实写出了特色,写出了个性,在全国能自成一家”。
贾平凹的散文创作数量是相当惊人的,自80年代以后,他创作的散文达二百多万字,影响之大亦少有人与之匹敌。其散文题材宽泛,包罗万象,风格迥异,语言质朴而蕴含真情,多从小事着笔,却包含着人生的哲理,生活的智慧。在自然淡雅之外又有着别样的气韵,追求大气度、大气派。90年代初主编《美文》杂志,弘扬大散文理论,大大冲击了中国散文界。范培松说:“散文园地里有了你就别想太平”。一时间褒贬不一,严肃的评论与热闹的炒作百音皆作,孰是孰非难成定论,但贾平凹在散文界的影响却可见一斑。

1 丰富坎坷的生活经历是其散文创作的基垫
贾平凹生于江汉之侧,长于商洛大野。父辈兄弟五人,生父最幼,以教书为业,属农村中为数不多的知识阶层。贾平凹的家庭是一个拥有20多口人的大家庭,经济拮据家大口多,常要忍受饥饿。少年时贾平凹凛气甚弱,五岁前母亲随父在外教书,他在家中随伯父母生活,少时与父母的分离使之养成了孤独的性格。“自幼便没有得到什么宠爱,长大体质差,在家干活不行,遭大人唾骂。在校上体育争不到篮球,所以便孤独了,欢喜躲开人,到一个幽静的地方坐地。愈是躲人愈不被人重视,愈不被人重视愈是躲人,恶性循环”。五岁便开始读书,在班中年纪最小而成绩却名列前茅。作文和写字常被老师拿到高年级去展览,这使得他在怯懦的退缩中暗暗有了慰籍孤寂和伸展个性的天地。这就像苦难生活中甜蜜的梦,然而这种好梦也不长,14岁时“文化大革命”开始了,父亲被诬为“历史***”,全家人由此从物质到精神都遭到了劫难,这给少年贾平凹的心灵又陇上了一层阴翳,更加深了他的孤独感。越是孤独性格越内向,感受的性能也变的越灵敏。这种心理的发展到他开始文学生涯后就极其鲜明的反映到他的创作中。
在贾平凹的人生道路中,有一件事是不能忽略的。他在《我的小学》一文中说,曾教了他两年的启蒙女教师在他读二年级时教他写信,有什么事情就写什么事情,不考虑格式。老师说:“以后到高年级作文或者长大写文章,你就按这路子写,不要被什么格式套住,熟悉什么就写什么,写清写具体就好了”。贾平凹回忆说:“从那时起我就记住了老师的话,之所以如今我还能写些小说散文,老师当时的话对我影响很大”。这为他以后的大散文理论的提出和文学创作打下了基础。1972年,还在“文化大革命”中的他成为一名最年轻的工农兵学员,进入西北大学中文系学****大学期间阅读了大量的古今中外的文学作品,并进行文学创作的练笔,从而为今后的文学创作奠定了丰厚的知识积累。凭着自己的刻苦勤奋以及备经磨练的人生经历后的感悟和***,几十万字的退稿之后他的作品很快在《西安日报》上发表,从此登上了文学创作的殿堂。
贾平凹发表最早的是散文,最早散见于全国各地的报纸杂志。1982年他的第一本散文集《月迹》问世,此后又出版散文集数十部,仅1993年以前的就有十部,除《月迹》外还有《爱的踪迹》、《心迹》、《商州初录》、《贾平凹散文自选集》、《人迹》、《抱散集》、《守顽地》、《贾平凹散文大系》等,由此可见其创作数量之大。在进行了诸多散文创作后,开始进行散文创作理论的思索,并逐步形成自己的散文理论系统。
贾平凹早期的散文创作理论主要散见于《对当前散文的看法》、《散文就是散文》、《关于散文的日记》、《浅谈儿童文学中的散文写作》、《关于散文的通信》、《语言》等文章及一些书信后记中。在这些文章中贾平凹阐述了对于散文的看法,提出了“散文究竟是一种怎样的文体”、“散文应